請輸入關鍵字
近日台灣最熱門話題莫過於「鮭魚之亂」,火熱程度甚至登上國際知名媒體,起因於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15日公布之活動:凡真實姓名中有「鮭魚」同音同字,即可於3月17、18日享用免費壽司。消息一出引發熱議,而陸續有人付諸行動,將名字改為「鮭魚」,也產生不少負面質疑。本報專訪長期關注網路生態的青年牧者鄭恩智,談談對這波風潮的心得。
在這快速的時代,好多人内心常認為:「別人不懂我」、「我心好累」,你也有同感嗎?不論是人所認為好情緒或壞情緒,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提醒,「情緒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在台日擁有超高人氣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在日本上映後頻頻刷新票房紀錄,上映僅短短10天後票房就突破100億日圓,成為日本影史最快紀錄。「為什麼它被大眾接受?作為一個基督教的牧師,我不禁開始分析這件事。」日本青木牧師公開分享其心得。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自10月14日至18日,假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由工作人員及活泉之家的精障會員聯合籌辦策畫,透過互動與作品陳設,呈現精神障礙者真實的內在世界,盼社會大眾卸下刻板眼光,開啟認識彼此的機會。今(14)日上午舉辦開幕記者會,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鍾彥彬呼籲社會大眾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看見異同,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的可能。
今(10月8日)晚間,700人聚集於高雄靈糧堂歡度住棚節,現場嗨翻,來自眾教會的弟兄姐妹喜樂歌唱、跳舞敬拜;經過獻上感恩祭、贖罪祭、委身祭和求雨祭,眾人領受豐盛的祝福!
聖經原則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但我們也不要掉入「字句主義」的陷阱。
適逢農曆七月,台灣基督教聯盟(台基盟)線上會議室今(9月3日),由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台中策盟)邀請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王武聰牧師,分享「祭祖與紀祖」主題。王牧師提醒,先仔細分析「祭祀」習俗背後的意義,就能進一步用讓眾人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釋基督信仰並領人歸主。
看到N號房事件的相關新聞,我感到非常非常沉重,這當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去了解、關心的人事物,但我想特別從中和父母們說說話,因為其實我們做父母的並不太了解網路世界,也就是所謂虛擬世界,它的變化非常快速及巨大。 我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在青少年時,曾經在跟我的衝突爭執中脫口而出:「其實你根本不了解我
看到N號房事件的相關新聞,我感到非常非常沉重,這當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去了解、關心的人事物,但我想特別從中和父母們說說話,因為其實我們做父母的並不太了解網路世界,也就是所謂虛擬世界,它的變化非常快速及巨大。 我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在青少年時,曾經在跟我的衝突爭執中脫口而出:「其實你根本不了解我們的世界和想像。」 孩子想表達父母看到的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他們真正的全部,或許可以選擇理解為那只是在說氣話,但事實很有可能我們對孩子世界的了解,非常片面以及有限。 現在整個虛擬世界演變,以前我們都會說虛擬跟實體非常不同,但當科技愈加發達,對現代年輕人來說虛擬與現實的界線不再那麼清楚了,搞不好我們的實體對他們來說是虛擬的,反而網路世界對他們來說才是實體。 尤其是不方便在實體中表達的東西,但在虛擬的層面中相對更容易展現,當一進入虛擬的身份或是氛圍,從個性到態度到方式竟然可以突然全部都改變,對此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答案,但我想跟父母們表達的是要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經歷巨大的改變,而且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它都已經發生。 N號房事件,它可以在這麼長的時間中沒有被發現、揭露,並且有這麼龐大的會員系統,我猜想可能因為有些人是贊同這樣的做為,但是他不會在真實世界表達,卻會在虛擬世界繼續支持,否則它不會這麼有影響力,而這個部分是非常值得我們關切的,但不是要去探究為什麼事情是這樣發生,而是為什麼現實與虛擬、這兩個世界的差別如此巨大。 把話題拉回我們跟我們的孩子,或許聽了這樣的訊息,你會去思考該怎麼樣「圍堵」孩子,以免他陷入虛擬之中,實話是現在的孩子比父母聰明太多了(甚至是聰明百萬倍),層出不窮的模式讓你防不勝防,我認為唯一的方式是要與孩子互動,那個互動不是為了要糾正、改變孩子的想法,我們一定要先去了解,當孩子提出不同的論述及看法時,不要急於推翻或是告訴他為什麼是不對的,有許多父母在不了解的狀況下就先不願意傾聽,一味的想要表述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這樣真的會錯失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機會之窗,我們需要有一個方式讓孩子可以毫不擔心地將想法與感受說出來。 我要很用力地強調這不是「獵巫行動」,不是去抓住孩子有什麼思想上的問題,以至於可以進行改造工程,而是當你了解他的邏輯思想,進入他的世界,孩子才可能覺得你是可以溝通的,並且只有了解他的邏輯思想,你才能用他的邏輯思想跟他互動。 我要再更多解釋,進入孩子的世界和干涉他們的世界,在「出發點」上有很大的不同。我當一個諮商師,我的角色是為了要理解,而不是成為一個法官,判定你這樣是對的還是錯的,我只是為了要理解你的想法、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或感受,以一個旁觀者或是記者的角度去採訪了解你的整個思想。 我覺得當年輕人發現父母的出發點只是想了解,甚至可能同理他,在這種情況下才可能有對話,否則當連對話的機會都沒有,更不可能對他們有影響力。 (文章授權/黃國倫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挪亞方舟與大洪水是眾所皆知的舊約故事,而當年大洪水是否覆蓋整個地球?還是只有些許地區遭洪水侵襲?
聽過聖經的人對於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的故事,在驚奇中總是念念不忘。如果再加入但以理於火窯中行走的三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就更加傳奇。
Vivien Loh(盧苑儀),是從馬來西亞到台灣追尋音樂夢的勇敢小女生,擁有個性強烈、具爆發力的歌聲,已唱過許多影視劇的配樂,包括《狼殿下》、《寒單》、《范保德》、《一吻定情》、《小時代》,以及《來一客》、《麥當勞》的廣告歌曲。她從小就在教會長大,但直到來台灣追夢,才真正認識這位神。
金鐘編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於2019全國基督教青年泰培歐聚會中分享,談論在戲劇中所帶來的議題思考。
《我們與惡的距離》,喜歡它頗震撼的劇名,雖然我覺得它最終是在探討「愛」,但如果劇名改成「我們與愛的距離」或許就產生不了這麼大的共鳴,以「惡」來突顯「愛」,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離「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遠。 兩個都是好人的朋友,有沒有可能變成仇人呢?很有可能。但離「惡」愈遠,愛就會更多嗎?我也
《我們與惡的距離》,喜歡它頗震撼的劇名,雖然我覺得它最終是在探討「愛」,但如果劇名改成「我們與愛的距離」或許就產生不了這麼大的共鳴,以「惡」來突顯「愛」,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離「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遠。 兩個都是好人的朋友,有沒有可能變成仇人呢?很有可能。但離「惡」愈遠,愛就會更多嗎?我也不這麼認為,最難的不是答案,而是理解。 最近教會的泉源甘露,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的故事,浪子常被批評、回頭的故事大大被宣揚,父親一定比我們更了解小兒子,無條件地接受小兒子回家並興奮地像在辦喜事、宰牛犢,作樂跳舞。這也讓我想起馬太福音18章12-17節耶穌為了迷路的羊,撇下了九十九隻羊,我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若是找回,祂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 「惡」劇裡有一句話:「我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要我們學習怎樣的功課?」與人有嫌隙時,我們最想要扮演的就是父親的角色:無條件包容、接納,但這時是不是已把別人框在「惡」的圈圈裡呢?是不是兩造都在等對方回頭呢?我相信父親在兒子離家時並非只有在家等待,什麼行動都沒有,而是隨時掌握兒子的近況,危急時即時出手幫助。耶穌在尋找迷失的羊時,是否也是這樣呢?耶穌找羊有困難嗎?不知道羊在哪裡嗎?怎麼可能!困難在「找回人的心」,因此在馬太福音18:15-17隨即又教導我們挽回弟兄的方法──互相理解,溝通。 彼此相愛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沒有「理解」就很難相愛,要「理解」,則要花時間相處與陪伴,有時我們對別人的態度,不經意地就已經把標籤貼在別人的身上了,是不是像劇裡的媒體,間接成為絆倒他人的人呢?有誰願意扮演「笨蛋律師」的角色,放著可以賺錢的案子不接,專接「法扶」的案子,不但沒有好處,還要承受眾人的謾罵。我覺得他的角色,最接近教會的牧者傳道,不隨波逐流的貼人標籤,為求真理,忍耐到底,求主保守我們的心,有智慧與愛,不放棄上帝託付我們的羊。在信仰裡我倒喜歡把劇名改為「我們與認罪的距離」神不喜歡我們犯罪,但當我認罪悔改後,與神的關係就會更親近,愛人的能力也會由心湧出,更健康、更喜樂。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葉峰志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或多或少想過:耶穌不可能理解我在經歷的事,因為祂沒有遇過!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因身體疾病、孤單心理和一些衝突事件所引起的。然而上帝之子在兩千多年前降世為人,若有人能夠理解你正在經歷的事情,那就是耶穌。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