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心聲:一直為復興禱告,卻沒有果效,為什麼?「復興是,當我們願意先滿足神的先決條件,你我就必定能夠經歷到復興。」慕約翰牧師慕約翰打破迷思表示,許多人認為復興是神蹟奇事,是人所遙不可及的層面。然而事實上,當基督徒明白神的法則,即能擁有對復興的渴望,並且懂得促使復興「有效」來到!
如果你把成功當成人生目標,那麼你就會在成功後感到人生迷茫;如果你把失敗當成人生毀滅,那麼你就會在失敗後放縱自己。其實關鍵都在於對於「己」的存在力...
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希伯來書6:11)
天文物理學家艾倫.桑德基的歸信是個典範。這位被稱作「宇宙學的老先生」,一言九鼎,使得當代很多科學家因他的見證,跟隨他的腳步,從無神論轉向基督...
當我們看見自己沒有的,羨慕別人,抱怨生命的缺乏,你會活得很辛苦及不滿足...
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箴言14:14)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詩篇 37:4)
許多人「滿意」於自己的表現,卻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因為所做的不是從心裡發出的,因此無法發揮真正的力量...
你知道上帝在乎「我們的喜樂」嗎?美國明尼阿波利斯伯利恆浸信會的史蒂文.李(Steven Lee)牧師從小被教導要遵守神的誡命,完成各項任務,當他讀到「當我們以神為樂時,神最大的榮耀就彰顯在我們身上」這句話時,完全無法理解其中涵義,直到神從經文中「回應」他,終於明白:避免陷入越服事、越苦毒;信主越久、
「我想做自己」、「我想跟著感覺走」,這些句子在現代社會中很常聽見,甚至常被推崇。然而,這些「自我實現」的想法,是否符合聖經的教導?小心!其中存在著微妙差異。
「沉迷於『無私』的想法,卻完全忘記個人的基本需求,這是在『踐踏』自己,但為了照顧好自己,而不考慮他人處境,這是『自私』的行為。因此,在自私和無私之間,必須取得平衡。」這是來自一位過來人,也是一名母親的提醒。
上次跟全家人一起吃飯是何時呢?一家人即便只是坐在一起看電視,什麼話都沒說,你的心也會莫名其妙的滿足,因為在感受到陪伴的愛。求聖靈幫助我們和家人的關係,每一次相處都是高品質的相處,因著相聚,讓我們的心感到滿足,進入到「大利」裡面...
…能滿足於自己所有的,遠勝過貪得無饜。—(傳道書6:9) (輪流讀一遍) 晨光默想(一人讀一遍) 物質愈豐厚之處,似乎愈容易貪得無厭,反倒是資源較缺乏的地方,更能滿足於現有的,學習看中人與人的「關係」大過擁有的「物質」。 晨光禱告(同聲唸禱詞) 賜我日用飲食的天父,謝謝?滿足我一切的需要,也賜給我一顆能夠感謝的心,使我能體察到?恩典的豐盛。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彼此代禱(一人提一件代禱事項) 今日行動 找一個小盒子,想到值得感恩的事,就寫一張小紙條丟進去,讓它不斷累積恩典。一段時間後,可以拿出來數算神的恩典。 相關連結》你今天RPG了嗎?晨光嗎哪讓一天的生活得著豐盛!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