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提摩太凱勒曾在書中說道:「…士師記讓我們看見,聖經不是一本充滿勵志故事的『美德書』,因為聖經講的不是如何跟隨道德榜樣…是一位憐憫和恆久忍耐的神。」士師記,記載了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後,過著怎樣的生活,信仰的狀態如何,其實是不堪做為榜樣表率的,士師記在聖經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什這麼卷書會出現在聖經裡?

一、士師記在聖經中的地位

士師記作為歷史書的第二卷書,接續約書亞之後,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後發生什麼事?當約書亞帶領百姓過了約旦河,分配土地之後,他們需要自己趕出當地的居民,但從士師記當中我們看見,大部分的支派都沒有完成這件事,因此他們形成了一種混居、尷尬的場面,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後,以支派為單位分散,神也沒有再興起像摩西、約書亞這樣的領袖(直到士師記晚期撒母耳的出現)。

 

士師,是上帝興起個別的人物,拯救以色列百姓,士師通常有地域性,在不同的地點有所作為,也有時間重疊的士師,這段時間有一個循環:百姓離棄神→遭外族欺壓→神憐憫百姓差遣士師拯救他們,如此不斷反覆。

 

士師記,記載了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後,過著怎樣的生活,信仰的狀態如何,其實是不堪做為榜樣表率的,士師記在聖經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什這麼卷書會出現在聖經裡?提摩太凱勒《永不失敗的神 士師記解密》中回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重要──這就是福音!…士師記讓我們看見,聖經不是一本充滿勵志故事的『美德書』,因為聖經講的不是如何跟隨道德榜樣…是一位憐憫和恆久忍耐的神。」

 

二、摩西擔憂的,在士師記中都發生了

統整士師記,以色列人敗壞的部分如下,每一件事都有摩西的提醒,但百姓依然沒有停止犯罪:拜巴力、與迦南人通婚、生活迦南化(世俗化)離棄神

 

特別是利未人,當利未人的靈性黯淡,社會就陷入完全的黑暗。

 

吳獻章老師指出,猶太人陷入世俗化是一種骨牌效應,士師記的墮落史,是一種「勝利後的妥協」,而妥協的過程產生的骨牌效應,似乎沒有人可以停止這個墮落的過程,三位不向「主流文化」(世俗文化)屈膝的,是三位歸順的外邦人──迦勒、俄陀聶、摩西的內兄(士師記1:16),另外還有著名的外邦女子路得(但她的故事並非記在士師記,但她是活在士師的時期)。

 

三、百姓的敗壞、道德的混亂是神允許的嗎?

我們總認為神的子民應當率先做榜樣,士師記的存在令我們感到尷尬,基督徒不會選擇這卷書來與慕道朋友分享,因為要處理的難題太多了,而我們在其中讀到百姓的敗壞、道德的混亂(包含士師本身),至少給我們兩個切入點:

 

1. 神並沒有揀選完全的人來成就他的工作

士師記中的「失敗英雄」成就了什麼?許多的士師都帶著自己的軟弱和不堪,基甸被呼召時有許多懷疑,後來建造了以弗得;耶弗他獻上女兒為祭;參孫在情慾上的敗壞…等,這些人物即使有他們的戰功,但是很難讓人全然信服,士師記的英雄人物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形象。

 

事實上,我們可以了解整個聖經的概念是一致的,即使是亞伯拉罕、摩西、大衛,都有他們性格的瑕疵和不完全的地方,沒有一個人在道德上是全然乾淨的,只是道德敗壞的程度不同,但以神的標準(新約):非完全沒有人能見主。也許道德敗壞不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問題,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問題是「覺得自己不需要救主、不需要悔改」。

 

2.神拯救一群不配被拯救的子民

百姓經常悖逆,這點也幾乎貫穿聖經,百姓道德敗壞,誰該負責?進入應許之地,百姓有比之前更好嗎?士師記中的許多情節,我們只能用「亂七八糟」來形容,甚至其中講到「這事出於耶和華」,所以神允許嗎?特別是在參孫的故事當中,這個主題於下次的專欄特別處理。

 

士師記呈現出一個令人灰心的社會景象,我們在其中看到上帝的管教和憐憫,新約中耶穌教導門徒,饒恕人七十個七次,這是人很難達到的標準,但神對祂的子民就是如此,百姓的悖逆會遭受懲處,但神沒有離棄祂的子民,在人任意而行的時代,神也透過一些人來彰顯祂的拯救和作為,神不是以百姓的表現來決定祂的愛有多少,其實神從來沒有改變過。

 

(未完待續)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李慧貞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