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萊布尼茲晚年的「神義論」和「單子論」,統構成他的主要神學觀點,以證明神是存在的(因為這世界無可置疑的是存在的,故神存在)、神的至善之美、神的統籌協和大能、神的偉大救贖計畫與能力,…等,宏偉的理性神學基礎。

「神…把萬物和基督耶穌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羅馬書8:32)

「萬物」原文是「Pas」,指一個個的各種「存有」(Being)。

 

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被稱為歐洲文藝復興期最後一個博學之士。他自幼喪父,承襲亡父藏書豐富的私人圖書館,靠自學而飽讀群籍,14歲進德國著名的萊比錫大學,20歲獲得博士學位。「他對物理學和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且提出了一些後來涉及廣泛——包括生物學、醫學、地質學、概率論、心理學、語言學和資訊科學——的概念。萊布尼茲在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神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諸多方向,都留下了豐碩著作。」《維基百科》這麼實至名歸的恭維他;萊布尼茲可真是精通各學科(萬物,Pas)啊。

 

這樣一位天才,在晚年集一生精華,提出一個有關「Pas」的理論,做為我們所處宇宙系統的統一場論,來呼應當代最偉大的學者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32的高聲宣告:「神…把萬物和基督耶穌一同白白的賜給世人」。在萊布尼茲孤獨蒼涼過世前兩年(1714年)他發表了影響深遠的偉大著作《單子論》(Monadology)一書。

 

「單子論」認為:宇宙是由諸多「自足的實體」之「單子」(Monads)所構成。所謂的「自足」,是不依附他物存在、或依附他物來被認知的意思。而「實體」是具有四個特徵的實存(Being):不可分割性、封閉性、統有性、和道德性。這些自足的單子間沒有具體的因果或從屬關係,彼此無法「互動」(Interaction):「單子之間沒有窗戶」,萊布尼茲說。

 

因為無法互動,單子間需要一個超越單子的「存有」(Being)將一個「前定和諧」(Pre-established harmony)置於各單子內,以致彼此可以做調和。這個「存有」就是創造這些單子的造物主,而包括所有單子的世界,便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之最棒的世界」。(參閱本專欄2022-04-20期,「神義論」)。同時,這個單子不只包括個人、可廣泛到一個個國家、或民族,乃至舉凡所有各種事或物,所有的所有都是——也就是說,「Pas」(萬物)啦。

 

於是,萊布尼茲晚年的「神義論」和「單子論」,統構成他的主要神學觀點,以證明神是存在的(因為這世界無可置疑的是存在的,故神存在)、神的至善之美、神的統籌協和大能、神的偉大救贖計畫與能力,…等,宏偉的理性神學基礎。

 

毫無疑問的,這位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博學者,並非浪得虛名,而是確實真懂得「Pas」的真義。他在理性主義思潮瀰漫、舉世企圖否認神存在、威脅著基督教信仰的年代,敢勇於證明神的存在,揭開神必有一個救贖計畫的良善與完整的先存性(Pre-established),萊布尼茲贏得了我這個以科學研究為職志者的敬佩。

 

我確信:「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