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做想做的事情太多,也可能導致他們精神壓力過大,甚至崩潰。因為過度忙碌的事情和行程,容易事事無法兼顧得當,反而產生挫折感和自我認知低落。若長期陷於沮喪和挫折中,則容易形成身體或情緒的疾病,讓憂鬱上身。
早上提早出門上班,就會遇到住在對面唸國中的孩子,一早就穿著制服跟著父母出門上學;晚上我若很晚回家,也會遇到明顯一臉疲累的他也剛回家。
我像個怪阿姨般地隨口問他:「每天都這樣早出晚歸嗎?」他笑笑點頭,我裝熟、體貼地說:「辛苦了!等周末就可以好好休息,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了」,可能被我「大人式的友善」打動,他苦笑著回:「我周末還要學鋼琴和補習…」。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另一邊的鄰居唸高中的孩子身上,只不過,他不靠爸媽接送,周末除了補習還要忙社團,聽他母親抱怨,說孩子把家裡當旅館,每天不在家,也搞不知道他有沒有在念書。
因為升學和未來,我們的青少年真的好忙。但美國心理學家杜伯森博士說,忙碌的生活其實對青少年很有幫助,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壓力承受度,也能養成高效率和問題解決能力,對於他們未來進入職場的的適應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如果要做想做的事情太多,也可能導致他們精神壓力過大,甚至崩潰。因為過度忙碌的事情和行程,容易事事無法兼顧得當,反而產生挫折感和自我認知低落。若長期陷於沮喪和挫折中,則容易形成身體或情緒的疾病,讓憂鬱上身。
孩子的生活忙碌,我們常以生活活躍來看待,但是一旦這樣的忙碌,使得孩子睡眠不足、無法和家人定時相處,父母不妨跳出來當個煞車手。和孩子談談調整生活、學習拒絕、放緩腳步的可能,試著將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序。因為,將一兩件事做好,總比起做了好多的事卻覺得沮喪並累垮了自己,來得好。
Focus on the Family是國際性的公益組織,遍及全球16個國家。1977 年開始投入家庭工作,2004年成立【台灣FOCUS家庭協會】,投入家庭關係的經營與幫助工作。穩固家庭的核心價值,讓家庭成為人成長的力量、一生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