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台中大甲盛行傳統信仰的地方,林裕智可謂在廟會陣頭兄弟的環境中長大,於此地獨特的人文風俗薰染下,要成為基督徒並不容易。一次公安意外、失去右手的他,在閱讀出生即沒有雙手的楊恩典自傳中,熱淚盈眶地領受到神的愛,明白上帝並沒有放棄自己,決心要成為神的兒女,從此從兄弟變為弟兄。本來絕望的生命,再次燃起一線盼望,見證神在他的身上,有奇妙無比的呼召和帶領!
父親長年在外、母親在大甲辛苦養育四個孩子,生活很苦
「基督教救世軍太平分隊」傳道林裕智中尉,國、高中就讀夜間部,因家庭關係很早就出社會工作,人生歷程很是辛苦。其父親自小也在「兄弟」的環境中長大,長年在外。一家來到母親的故鄉——台中大甲,生活很苦;母親要養育四個孩子,林裕智則從小來往於廟會陣頭兄弟的環境,從小打架到大。
19歲時,神的恩典臨到他,人生有了一個很大轉折。「我本來在營造廠工作,一次公安意外、失去右手,在醫院住了一年進行醫療,之後附近租屋七年進行復健,原本家人滿意的穩定工作因此中斷,夜二專求學也停止,生活再度陷入困境。」
基督教救世軍傳道——林裕智中尉,於中台神學院畢業典禮 。(圖/林裕智 提供)
「沒有手」也是神的恩典 因著祂,榮耀得以彰顯
離開營建業,轉行擺攤、南征北討賺生活費,因沒有做生意經驗,曾負債一千多萬,公寓、房子和車子都被法拍,到處借錢,人生一無所有。當他看到同行在假日不賺錢擺攤、休息去教會,好奇之下而認識耶穌。
林裕智回憶,當下自己直覺反應:「禮拜天不工作?在說笑嗎?對我們的人生來講,應該要花更多時間『賺錢』,24小時都不夠用,三更半夜我還到逢甲夜市擺攤,賺錢都來不及了,怎麼有空去教會?」後來發現,不論如何努力賺錢,錢洞依舊越滾越大,甚至無法飽足肚腹。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這時,林裕智卸下心房,走進教會。當時無力奉獻的他,在教會供應的愛宴中得飽足,並被教會肢體尊重和接納。這些經歷,讓林中尉深受感動,以至於當他被呼召投身牧會時,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信仰洗禮,在牧師及弟兄姊妹引領下,林裕智於2000年12月25日受洗成為基督徒。
「記得有一次我在看楊恩典的自傳,(裡頭說到)沒有手也是神的恩典,這句話進入我的心坎,原來神並沒有放棄我,而是用祂的『愛』引領我,一股暖流溫暖我的心,熱淚盈眶接受神的擁抱,神喚醒我沉睡已久的良知,本來絕望的生命再次燃起一線盼望,心中決定要成為神的兒女!」
神的恩典,讓林智裕生命有一個重生開始
上帝開啟了磨練林裕智生命的造就過程,從到社會局方案計劃打工,領一天600元工資,學習公家機關的行政流程,後來轉職到協會服務長者,周遭人都覺得,此工作穩定服事神很好,但林裕智卻覺得,這不是上帝呼召他要做的事。
救世軍按立林裕智為軍官。 (圖/林裕智 提供)
「我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要改變一個人到底要做什麼?給他吃夠嗎?能滿足他嗎?』禱告後明白了,唯有給他一個『新生命、新盼望』,才能改變他的未來。」因此,信主第十年後,林裕智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到中台神學院進修。
「耶穌注視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太福音 19:26
「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我從小不讀書、不看書,讀神學院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抉擇,很多人都預測我半年就陣亡,我讀四年後畢業了。第一年,每天流著眼淚跟上帝禱告,每天早禱後的功課,是交300字心得,我是被神一點一點的磨練下來的,」因過去自己在教育上是破碎的,迎來很多挑戰和磨塑,林裕智感謝神學院的師長,給予其很多包容和教導,使他可一步步讀完神學院。
神學院畢業後,挑戰緊接而來,「很多事在人來看都是不可能的,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不可能走牧會的路,但在神的保守中,到救世軍實習有很大的轉變。由於過去的經驗,讓我看見、聽到一群人很辛苦,很需要的聲音,所以在尋找一個更適合我牧會的教會系統。」他說。
左圖:台中太平設立救世軍教會。 右圖:中秋節關懷社區家庭。 (圖/林裕智 提供)
進到水深之處! 深知基層辛苦,被呼召牧會時選擇不一樣的路
牧會之後,林裕智因著上帝帶領,學習很多,透過許多事工的進展,各方面被成全,也漸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透過嘴巴講、或透過批判來完成——出一張嘴,並不能改變世界。
「神學院最後一年在埔里實習,在服事中,我感受到一件事,就是『委身,做,話不要多』。」在當中,林裕智看到來自挪威和英國的宣教士,平常他們沒有多說什麼,但是他們的生命不斷在開花結果,這樣的服事讓他深受感動。
「你要用什麼去面對當代社會,再會說、再會講,只會淪為口水,太多的衝突,講贏就真的贏嗎?只是複製更多的口水,更多的批判,所以我不想再辨論。真的要影響一個地方,就是把自己埋了(像一粒種子埋了),做,慢慢地在那裏工作,話不要多,在做的過程中,別人會看不見你,但是10年、20年、30年,就會結出果實來了,你會看到很多新的生命。」因此,在和太太商量後,林裕智決定進入救世軍服事。
深入大街小巷 委身,安靜,做
因景仰救世軍創辦人卜維廉大將,離開優渥舒適圈,把福音傳給窮困人,投注心力給予實際物質,及心靈內在醫治的陪伴需要,林裕智說:「救世軍的牧會工作很辛苦,就像我們的創辦人,一直到他死的時候,他還在踮記著沒有飯吃的孩子,在街上流浪、有需要的人,這點跟我被呼召的時候很像。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所以我和太太就決定投入救世軍牧會服事,一起按立為傳道中尉人,在台中太平牧會。」
他接著說,「救世軍的教會通常不會很大,需要牧者身體力行,深入大街小巷,每周日都深入大街小巷把孩子接進教會,過教會的生活,給他們家人吃,給他們家人穿,盡能力幫助他們的家人,再把孩子接到教會來。」
兒童課輔的生命教育課程,教導聖經箴言的真理。 (圖/林裕智 提供)
把孩子帶到教會時,都讓他們做什麼?
幫助孩子重生,領全家一起得救!
不論環境如何,林裕智都希望讓孩子的人生,可以有不同選擇,同時幫助他們斷開手機捆綁。「在埔里時,我們花很長時間規劃,需要給他們吃,安排兒童快樂會、唱詩歌、聖經故事、做手工藝、學管樂、騎腳踏車、帶他們打球,帶他們進行很正常的休閒。」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真心,孩子最懂。就這樣,教會人數從數名孩子,一直到4、50人,最多時有7、80個,最後留下來的有3、40個。這些孩子中,有人受洗,受洗禮時,林中尉很堅持邀請孩子家人到場觀禮,為孩子祝福。這些點點滴滴的改變都做成照片,成為孩子們的美好回憶。
社區兒童詩班上課情形。(圖/林裕智 提供)
2019在台中成立太平分隊,開拓期著重在可塑性高的國小生
處開拓期的太平分隊教會,目前牧會對象以小學為主,可塑性高,陪伴效果較快。周一至周五是課輔陪讀班,周六下午開辦兒童快樂會、合唱團、管樂隊,來教會的孩子,會透過生命教育學習《聖經・箴言》。林裕智說,只要陪伴關心足夠,孩子就會改變。
例如,一個亞期伯格症的孩子,在課堂上完全坐不住,暴燥易怒、不受控,連安親班都不收。孩子來到教會後,林裕智告訴他:「你和其他孩子一樣,你很正常。」半年後,孩子慢慢改變,一年後就好很多。如今至教會禮拜,孩子可以從開始到結束,都乖乖地坐著,不會亂動。林裕智以此例子表示,把孩子當正常人,相處時不要去突顯其症狀。
另一孩子本身資質不錯,起初功課很差,經了解後,發現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出了問題,林裕智介入、協助溝通,供應其學習上的物資需要。孩子改善後,連絡簿上不再看到在校有衝突,學習開始進入軌道,課輔後成績,從原先的40幾分提升到80幾分。
孩子改變後,父母就會改變,牧者的溝通也變得順暢。「我通常會告訴父母,你們這一代要改變真的是有挑戰,你們的未來在孩子,當你們來到教會遇見上帝,你們的人生開始有轉機,這個轉機在孩子身上,是可以看到你們的盼望的,」當改變發生,父母則不會再阻止孩子來教會,甚至漸漸地,願意和孩子一起到教會。有些家庭看到孫子改變這麼多,連阿嬤也跟著來。
「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路加福音9:13
教會長期關心社區弱勢家庭,提供所需物資 (圖/林裕智 提供)
當台灣疫情進入三級期間,教會也和公益協會合作(如安得烈食物銀行),提供物資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
「因為我覺得,這些孩子是台灣的未來、是台灣的盼望,教會投入這個區塊,不論是對台灣本土,或是台灣未來,或是站在建立信仰的基礎上,都非常重要!」林裕智表示,牧會過程中,對早期外簎宣教士有深入研究,他們也是讓孩子去拿米、拿物資,一袋袋地扛回家。這些宣教士雖已回天家,但他們的生命持續在台灣開花結果。
看著必然到來的盼望,使林裕智不以眼前的苦為苦,反倒微笑地說,「對教會來講,這是一個很不現實的經營,每間教會牧養的壓力都很大,但是我跟上帝禱告說,我要走一條不一樣的牧養路線,這個比較辛苦的牧會方式,短期可能看不到果效,但在未來裏,可以慢慢看到神的應許落地生根。」
埋起來,安靜做就對了!相信神有大能,必為祂所愛的,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我確確實實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去,它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
精選要聞》
「理性的人」很難信主? 不愛禱告、不來教會也無妨,試試「這款」攻破其心房!
「真的太美了,感謝主!」淡江新堂獲建築獎 福音基地成新「地標」,引人遇見耶穌
「神要醫好我,只是彈指之間!」脊髓之父王顏和醫師罹癌,服事末了喜見「天使」迎接
6位CEO給年輕人的建議「會賺也要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