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甚麼?一般我們很容易流於地理空間的思考,但夏忠堅牧師說:「社區真正的概念是『社群』及『生命共同體』;而從聖經的角度來說,教會在社區的工作就是宣教的工作,社區的發展就是宣教的發展,而社區營造,就是在所踏之地建立神的國。」
30日上午,「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救助協會」雲嘉南辦事處舉辦夥伴教會雙月會,由秘書長夏忠堅牧師分享福音專題:「從尼希米記看社區營造」及台南「歸仁長老教會」李盈賢主任牧師分享救助專題:「面對後疫情時期,教會社區工作之挑戰—實務經驗分享」;豐富精采的內容,使眾人獲益良多。30日上午「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救助協會」雲嘉南辦事處,舉辦夥伴教會雙月會,由蕭富山牧師主持。左下:夏忠堅牧師,右下:李盈賢主任牧師。(圖/線上聚會截圖)
夏忠堅牧師首先分享「神國」的三個概念:
第一:人重生得救時,神的國就臨到我們身上,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
第二:聖徒在地上改變國家、社會及社區,即使不是人人都是基督徒,但居住地能充滿神的愛與公義。
第三:聖徒被提,得享的新天新地。
而社區營造,就是第二個概念的體現。
馬太福音5章15節耶穌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以弗所書2章10節又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甚麼是神的工作呢?夏牧師說明:「其實應當翻成『傑作』或『代表作』。」
「當你看到一個木雕,兩隻手伸展、一隻腳翹起來,就認出是著名的朱銘太極系列,因為這是他的代表作。同樣,人如何認出基督徒?認出教會?是因主日禮拜嗎?是因個人早上靈修嗎?不是的,而是在人前有好行為,把基督的良善活出來。」以下,夏牧師從〈尼希米記〉來看社區營造的十大法則。夏牧師也說明,教會推動陪讀班、食物銀行、急難救助金等各項服務,都應放在「社區營造」此根基架構上,遵循「愛神愛人」的大誡命總綱。「我們憐憫人,就能成為周圍有需要者的好鄰舍。」他說。(圖/線上聚會截圖)
第一:認同社區
尼希米做王的酒政,生活享受,但他的心卻在耶路撒冷,而社區營造第一個要點就是:能認同社區。
臺灣教會這20年來興起約80間以上的千人教會,人從各路八方人來,但一般教會平均在80至120人,應當更像一個社區的教會,牧者當挑旺弟兄姐妹對社區有認同與關懷。
如果哪一天,社區每三年公投一次,決定住宅單位的去留,你能想像:社區會決定教會或去或留嗎?居民會不會說:唉呀,那教會討厭死了,禮拜天把社區停車位佔光,還唱歌擾人清夢,對社區沒有任何貢獻,請搬走吧!我們的教會只有禮拜六日開門嗎?是否有走出去關心社區、提供服務呢?
第二:瞭解社區需求
社區有什麼需求,其光景如何?瞭解這些,是基本的起步之一。而如何瞭解呢?問卷調查是一種方式,但只要願意關注社區,就一定能夠瞭解需要。
例如,看看郵差送的是壹週刊還是商周雜誌?可了解居民的知識水準;騎腳踏車繞一繞看看陽臺上的衣服,比較摩登還是菜市場買的?留心觀察,就能了然於心。
而最有效的是與在地人攀談。請問里長、校長:若教會想做服務,有甚麼建議?請問學校老師:學生的家庭甚麼型態居多?或深入社區,和廟口下棋的長輩聊天、和公園跳土風舞的媽媽話家常;瞭解社區的需求,其實並不難。夏牧師也以範例說明問卷調查的形式,可以盤點教會能為社區提供的服務作設計,並體貼考量人的心理,先詢問對方:是否知道鄰里中有誰需要?再進一步請問對方是否有需要?(圖/線上聚會截圖)
第三:為社區禱告
夏牧師說:「如果只做服務,卻不爭戰禱告,那最後社區不過只是多了一個非營利團體,改變不了甚麼。」人自然歡迎資源,但因心裡剛硬、被黑暗權勢壓制。「你再怎麼愛他、傳福音,他都不會來,因為已被蒙蔽,心眼被弄瞎了、耳朵被堵住了。」夏牧師直言。
空中有魔君,臺灣空中也不例外。以弗所書6章12節明指:「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教會有極大的屬靈權柄,因耶穌應許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並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夏牧師建議,每當去教會禮拜時,就在社區多繞2圈禱告,或約禱告同工組成一個爭戰禱告小組,每周步行禱告一次。他分享,曾有一位牧師常在社區裡慢跑,看見搬來了不合神心意的生意場所,就奉主名捆綁其背後權勢;經過會友家,就奉主名祝福平安、家庭和樂、熱心愛主。
後來,該牧者發現:慢跑禱告勤快一點,主日、禱告會人數就增長,若太忙太累停下來,人數就跟著掉下來;12周年教會邁向千人教會,他也親眼見證6間不合神心意的宗教場所因都市重劃被拆掉、12間教會進駐社區開拓,多禱告社區就不一樣。夏牧師也分享除了透過一般觀察,也可以藉由歷史資料分析、田野調查,或在禱告中領受上帝直接的啟示,來瞭解城市的屬靈破口在哪裡?黑暗權勢在哪裡?越瞭解就越有方向去爭戰禱告。(圖/線上聚會截圖)
第四:尋求資源
尋求資源時,一般總想到公部門,但夏牧師說:「其實第一個要想的是教會內部、社區資源。如:陪讀班有家長會做氣球,就找他來教孩子做氣球,或是要送食物包時,可以先和社區的麵包店打聲招呼,詢問:要不要贊助一些麵包?可以為其附上名片、作廣告。」
也可以找里長一同前往關懷個案,並在過程中肯定對方的付出,讓里長認識教會在做什麼,對方明白後,也可以為教會連結資源。或如:林內長老教會製作「林內卡好」社區認同卡,串聯在地商家成為居民的優惠平台,以此認識社區居民及店家。
「資源就在你的社區、你的教會。當然,也可以向福音機構申請資源,」他也勉勵教會,耐性填寫報表也是一種訓練,能藉此更懂得向公部門申請資源的方法,「社區中有企業或工廠嗎?現在上市公司都有CSR(企業社會責任),向其尋求資源也是可行的。」
第五:擬定社區營造計畫
針對社區的需要設定目標,尋求上帝的心意。想想三年之後,教會希望帶來社區什麼樣的改變?希望社區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社區?擬定具體的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行動,然後安排時間表、編列預算。擬定社區營造計畫,是一套按步進行的計畫方法。(圖/線上聚會截圖)
第六:凝聚社區意識
凝聚社區的意識,是社區營造裡較難卻非常重要的一環。方法很多,如:國有國慶,社區也能慶祝生日,或設計社區logo,而夏牧師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社區報。」
以卓越的基隆聖光堂《暖暖代誌》為例,由該教會師母總編,曾因聽聞社區某國中有黑道滲透、販賣毒品情事,而在代誌裡舉出該校弊端,校長辭職後由教育局局長親自兼任,對方透過教會系統、找社區家長幫忙,不久便翻轉了學校風氣,升學狀況大幅提升,沒有市場的黑道甚至跑來叫囂。
而當教會要植堂,在地的營造廠主動為其省下近四成的費用;老闆並非基督徒卻說:「大家都知道教會在社區裡的作為,人人感念。」當教會成為社區的意見領袖,傳福音自然順暢,因為是整個社區的領導角色。夏牧師鼓勵:只要會做週報,就有能力做社區報。每個月A4兩面一張,可以設計格言專欄、介紹社區店家、美食,有穩定的發送頻率,甚至居民有想買賣房子的,都可以刊在教會社區報中,提供民生實用資訊。(圖/線上聚會截圖)
第七:社區共同參與
夏牧師感慨:「教會辦佈道會,巴不得社區每個人都來,但平常若有一個人嚼著檳榔、叼根煙走到教會門口問:我可以進來休息一下嗎?牧師可能會說:歡迎,但不要抽煙,把檳榔汁吐掉再進來。」類似的方式,其實已營造出讓社區很有距離感的文化。
夏牧師分享一位牧師的故事。對方剛到教會時,禮拜堂又小人數又少,他就想藉參與社區活動、增加連結。後來,這位又高又壯的牧師參加了社區巡守隊,並自願負責最辛苦的凌晨班次。
不久,聖誕節快到了,巡守隊隊員主動詢問教會有沒有活動?並建議牧師租用國小禮堂、辦理摸彩;牧師不知如何蒐羅獎品,隊員們就熱心包辦,為其邀集各方資源。節日一到,整個社區都來了,人把禮堂坐滿了。
夏牧師說:「教會做社區服務,需要社區共同參與。如果陪讀班有一個未信主但熱心願意做志工的媽媽,你要不要接受?接受吧,讓社區共同來參與。」他也勉勵:教會亦需要去參與社區,有一天居民就會來參與教會,而參與久了,心門遲早會向救恩打開。
夏牧師也舉宜蘭二結全村移廟的事件說明「共同參與」;尼希米記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其次是...」總共記錄下40個家族共同建造耶路撒冷城牆,說明了「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圖/Shutterstock)
第八:克服困難
做社區服務、社區營造一定會遇到百般的困難,「各種的困難都有,但是我們就一項一項地去解決。」夏牧師說。
第九:心靈建造
「心靈建造是為社區舉辦培靈大會嗎?只怕沒有人會來,因為他們還是外邦人,但很多教會現在做旺德福俱樂部,牧師一定會於活動結束時禱告,中間分享一小段聖經,在有趣的活動中,參與對象不會排斥。」夏牧師分享。
並說:「而滴水穿石,一次佈道會吃不進去,但每次來聽5分鐘、跟著禱告,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可視之為『類教會』、非典型教會。即使多數成員並非基督徒,但牧者就當其為教會忠心牧養,遲早一個一個人信主。」
最後:社區永續營造
最後,夏牧師分享有教會提出「綠色教會」的概念,以「建造神國、拓展永恆教育」來作陪讀班,也關懷一切受造物做環保。「願上帝賜福你,幫助你照著聖經原則,不只是做陪讀班,急難救助金、食物銀行等單項服務,而是用整個社區營造的理念與神同工、做得完全。」他說。
救助專題則由台南「歸仁長老教會」李盈賢主任牧師分享,他以「與社會共進退」的見證,勉勵教會在疫情間更當搭建起人際間信任關係的橋梁,協助每個人找到其能施力的角色,並讓「聆聽」不只是創造情緒的出口,更要找到個案與神建立關係的路口。(圖/線上聚會截圖)
精選要聞》
「大動員,一同復興台灣!」11/1起串聯全台40天禁禱 抵擋仇敵、預備聖誕季大收割
臉書正式更名為「Meta」!將發展虛擬世界「元宇宙」 是願景?還是隱憂?
5層樓高十架在金門亮起! 歷時9個月挑戰和爭戰,只願高舉基督吸引萬民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