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課程講員—吳信如老師。(圖/記者林子騫)

「服務一個長輩,等於服務一整個家庭!」吳信如提醒,每個年齡層都有各自的問題,而年長者特別需要留意「比較」所衍伸的狀況,但解決方法不是說教,更是從靈性開始,用同理心進入他們的心;當一個人的靈性成熟,即使臥病在床,仍能活得比身體健康者更喜樂!

台灣長者關懷服務,逾4成由基督教經營

2021高齡關懷事工同工研習南部場「銀髮自主—營造高齡友善教會」示範課程,由台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主辦,總會「21世紀心台灣宣教運動」高齡關懷事工小組承辦,今(6)日上、下午於高雄中會安生教會舉行,來自南部32間教會、近100人參加。

 

此次講座目的為培育師資,主要示範針對年長者的身心靈課程教材,本篇報導記錄上午場精彩信息內容

 

講員吳信如老師,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社長與總編輯、德國明斯特史瓦札赫修道院靈性發展課程講師,及德國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著有多本相關教材,實務經驗豐富,演講中旁徵博引各種實例,貼近生活,使全場笑聲不斷。

舉辦場地。(圖/記者林子騫)

吳信如首先分享,自己在研究過程發現,台灣的長者關懷服務,超過4成是由基督教(含天主教)機構經營,與台灣整體基督徒所占比例僅不到總人口1成的現況對照之下,是頗驚人的數據

 

而教會界也應把握此契機,畢竟過去連主動送物資還有人不敢進教會,但如今是政府補助加認證,已大幅提升公眾信賴和認同度。

 

據她調查,教會的文健站服務一個長輩,等於服務一整個家庭!而當課程講師,面對資歷經驗比自己豐富的年長者,所要扮演的角色是「陪伴者」,引導幫助長者重新喚起信心與勇氣;也不用覺得壓力過大,有時候長者雖吐吐苦水,但訴說過程中,長者自己也會一邊整理思緒,老師未必要扮演「諮商師」的角色。

 

「當我們有心要做,就不怕沒有辦法!」她鼓勵教會善用既有資源、發揮創意投入,例如搭配肌肉力訓練、桌遊,以及音樂—正好是長老教會強項!

 

例如,有一位鋼琴老師曾感嘆,教會已經沒有年輕人可教了,但後來她改成教長輩,因為許多老人家其實很有音樂恩賜,但過去沒有機會學習。開課後參加踴躍,於是教會補助一半學費,長輩也非常認真練習;兩年後,成功為這群年長者舉辦了一場音樂會!

 

「若是教會附近已經有其他文健站,仍然可以做出差異;即使沒有政府補助,但自己先開始做,等做出特色後,里長或政府資源的關注就來了。要先踏出步伐,恩典就會相隨!」吳信如鼓勵。

講座現場。(圖/記者林子騫)

這次教材《我的銀髮我自主》著重於銀髮靈性發展,由吳信如主編。第一課「尊嚴到老」,首先談「什麼是靈性」?為何「靈性發展」重要?且為什麼靈性發展在「老年」時特別重要?

 

什麼是「靈性」?

吳信如講解,「身心靈」的身和心,因為能表現於外,所以「看得到」;但「靈性」超越可見、可知、可測量的面向。所有人都有靈性,從基督信仰觀點,可表現在生命的兩個面向:

 

1. 人的存在本質

這部分在探討「人」是什麼、我是誰、存在有什麼意義等。

 

當神創造人類時,向我們吹了一口氣(創世記2:7);正是因為有這一口氣,才成為「人」,否則只是行屍走肉。在希伯來文中,「氣息」與「靈」是同一個字

 

吳信如提醒,只要是人,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有靈性,也就是「屬靈」,所以無論是任何宗教信仰的長者,都需要靈性的造就。

 

也因為這是上帝所賜的氣息,每一個人也都有從祂而來的尊嚴和形象,不論首富或平民百姓都很公平,都只有這一口氣。而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尊貴有價值,不必因為「做了」什麼才有價值,更毋須去欺壓別人來墊高自己,或跟他人比較。

 

人之所以會比較,是因為沒有自我肯定、沒意識到自己的獨特;人生會不快樂,往往從「比較」而來。例如,惦記著別人的兒子當醫生、每個月拿多少錢孝敬父母、刻意炫耀自己的孫子考上台大......等,是年長者當中常見的話題,甚至紛爭來源。每個年齡層的人際關係都有其問題,年長者在這方面須特別留意。

身體雖衰退,心靈發展曲線卻可持續往上,且必須要繼續往上,生命才能夠發展,也是目前社區長輩較缺乏之處。(圖/翻拍講員PPT)

2. 人的使命行動:復活的耶穌,象徵新的創造

這方面關乎「活著的我們」該怎麼行動、用什麼價值觀行動,以及如何判斷是非等。

 

約翰福音20:21-22記載,「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在基督信仰中,因著耶穌的復活救恩與聖靈到來,能夠帶給人新的生命

 

退休後,人的身分會轉變,若無法認同自己新的、「當下的身分」,繼續用過去的模式行動,時常會產生問題。

 

例如,過去當老闆的人,退休後到醫院當志工,時常對別人指手畫腳,希望繼續掌控他人,以填補失落感。會有這種情形,可能出於無法接納自己。當人的本質不對,行動就不對了

 

許多長者過去打拼生活,沒機會整理自己的「生命」,未曾好好檢視自己,也不懂如何關愛自己的心,因此更需要教會來幫助社區長輩,建造自己的生命。除了帶給長輩各種活動,也須重視「內在」這一塊;當他內在健康了,跟家人的關係就會變好

 

吳信如提醒,「先接納自己,才有機會轉變;否則會戴上面具過生活,因為怕被別人看不起,更甚者則開始攻擊、用各種手段壓低別人。」

現場學員會眾齊唱《你是唯一》詩歌。(圖/記者林子騫)

需要靈性支持的原因

1. 獲得力量的泉源,來克服身與心的限制

2. 面對人生的未知

3. 找到生命的意義

 

非基督信仰的長輩,依然有其靈性的依靠方式,而我們如何在宣教的過程中,用基督信仰的價值,去回應人類生命中共同的渴望?例如:被愛、好的人際關係、實現夢想...等,當我們能幫助他們回應這些渴望,就能夠進入他們的心,進而接觸信仰、改變生命

 

要站在長者的需求,了解他們的渴望。例如當他們心情不好時,協助他們釐清,是悲傷、無奈、逃避、害怕...嗎?

 

其實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身和心」也曾遭遇挑戰(路加福音22:42-44),但因「靈性」有更高的提升,最後才能說出:「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要成全天父的旨意」,因為祂知道「苦難的意義」。

 

每個人都曾遇過傷害,但若停留在「受害者」的角色,往往演變為怨恨、報復,或變成為加害者,傷害周邊的人;或不斷重複這個受害的循環,就像耶穌在畢士大池旁遇到的人一樣。我們必須幫助長輩知道,他們可以再次站起來;當他們抱怨時,可以協助他們整理過去的狀態

 

被釘上十字架的耶穌,毫無疑問是「被別人害」的,但祂沒有停留在受害者角色;祂不認為自己被陷害、很可憐,而是自始至終,都以尊嚴的態度說話,獲得眾人的尊敬。因此苦難雖存在,但我們可「選擇」用什麼態度視之。

 

潘霍華被希特勒殺,表示是「自己選擇」要跟人民站在一起;高俊明牧師當年被捕,也不說自己「被害」,而是認清身為基督徒,就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當我們先認真對待每一天的生命,先尊重自己的人生,別人才更會尊重我們;而非一味怨嘆不受人尊重,卻仍隨意對待自己的人生,過一天算一天。

 

吳信如鼓勵,學習不被別人貼標籤、不在意別人說什麼,而是重視「上帝如何看我們」,當上帝與我們同在還需要懼怕誰呢?分享相關信息時,可搭配繪本《你很特別》,以及詩歌《你是唯一》。

會眾手持教材合影。(圖/記者林子騫)

最高目標是「自主、自在、自由」

課程名為「銀髮自主」,而「自主」的意思是:自己可以決定對自己而言,正確(合宜)的事。而「合宜」在基督信仰中,是以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來對待自己與他人

 

每一個人的都「合宜」不同,可以自己決定,對長者而言常見有4個面向:

 

1. 我如何正確對待自己

人往往習慣以「別人」的狀態或世界的觀念,作為自己價值觀的依循或比較,而沒有認真思考是否適合自己。若我們一直看別人,就很難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也無法滿足於享受已經擁有的。

 

2. 我跟他人(包括親友)合宜的關係

長者應帶著愛來面對「世代交替」,而非帶著恨的「抓交替」,例如有些婆媳問題,是找到錯誤的人為自己過去的傷口付出代價。學習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傷害我們的人,如耶穌所說「他所做的他不知道」,正視之後再走出傷痛,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健康距離,不讓人際關係繼續「打結」。

 

3. 我願意接受的合宜照顧

4. 我在年老時,有合宜的信仰與靈性態度

 

上述4點的判斷標準,可參考:若這些決定,能讓你內心充滿活力、平安、自由與愛,應該就是對自己合宜的。例如,有些人認為去住安養中心,對自己和家人都很好,那就合宜,但有些人則由衷希望與子孫一起住在家中。沒有對或不對,只是合不合適自己,但不要因為看「別人」能夠跟子孫住一起就認為自己也一定要如此才「對」。

 

相反地,若感到狹隘、恐懼、憤恨,可能就需要進一步做檢視,包括自己的內心。

每一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不必過度與人比較。(圖/shutterstock)

這系列課程「銀髮自主力」總共會談7大面向,概述如下:

1. 靈性自主

2. 身體自主

人生病時不得不躺在床上,此時還能自主嗎?有一位師母晚年雖在醫院臥床6個月,卻時常傳福音,不覺得自己很悲哀,反而認為這是自己該交的生命功課。她依然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比外面很多能自由活動的人更「自主」!因此不論處於什麼境遇,重點是生命所散發的光彩

 

3. 居家與生活自主

包括自立生活、安全照護、理財、整理物品、預立醫療決定書...等。許多是家人不敢講的話,但能夠在教會談這些其實長輩很關心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

 

4. 情緒自主

包括:男女差異、拒絕被情緒主宰、對話與轉化...等,幫助長者們用合適的方式處理情緒。

 

5. 生命足跡自主

與過去和好的自我療癒、活在當下、找到新的自我認同,幫助大家一起結出豐盛果實。

 

6. 醫療自主

談預立遺囑、自主醫療、臨終自主...等。在這類課程中,教會可善用附近醫療資源,例如邀請基督教醫院的醫師、院牧來當講員。

 

7. 永恆價值觀的自主

從基督信仰,談談人生結束後,會去到哪裡,可以幫助長者建立正向的生命態度。

左:各類參考書。右上:高齡關懷事工小組王文秀主任。右下:下午場帶領音樂教學的陳毓麗老師(左)與講員吳信如老師(右)。(圖/記者林子騫)

「高齡關懷事工小組」事工

此次課程主要執行單位「高齡關懷事工小組」,係長老教會總會2017年因應社會需求所成立;直接隸屬於總會,也代表看重高齡事工,讓小組能夠因應實際需要快速調整方向。

 

高齡關懷事工小組主任王文秀受訪時表示,行之多年的松年團契,讓長老教會對長者事工一直都不陌生,且其實不少教會已從事高齡社區關懷超過10年、20年。而近年趨勢,使越來越多教會打開門、連結社區;整體而言,從多年前以「幼兒園」的方式深入社區,到如今時代變遷,轉變為發展「長者工作」。

 

2017年小組成立後,先於各教會宣導說明趨勢,獲得廣大接納;再發展教材、課程,例如桌遊、肌力訓練、繪本等,也深得教會認同,未來將繼續開發音樂、繪畫、園藝...等方向。而教會發展相關事工,還需要「同工」,便有從去年起的這個培訓課程,已巡迴全台超過10場。

 

在培訓地方教會的同工時,也鼓勵能夠5、6個教會一起合作,比如組成老師團隊,每個教會備兩課,能夠一起到不同教會服務,甚至成為種子教師,「一群人一起走,可以走得更遠,因為這是趨勢,未來的需求一定更大!」王文秀特別鼓勵60~70歲的基督徒,善用這段精華時期投入此服務中。

 

精選要聞》

牧師非得當網紅? 打破迷思!其實年輕人線上崇拜專注度「最低」,這10特質最吸引青年

撼動全球屬靈天空的敬拜力量!讚美之泉「聽見」影響數十萬靈魂:榮耀神就在這裡、眼淚流不停

百萬人按讚!好萊塢男星IG放閃感謝妻子:「我們在教會認識,她給了我完美生活」

 

【聖地咖啡禮盒】奉獻專案》點此奉獻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入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新》此加入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