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黃偉南牧師分享信息,並以「舌尖上的愛心」比喻,透過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點出:決定我們能否站立在神面前的不是食物,飲食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圖/shutterstock、心欣城市教會臉書)

清明假期將至,身為基督徒,「祭拜之物」是否可吃?這個問題常困擾著基督徒,或讓身邊的慕道友越看越迷糊。心欣城市教會主任牧師黃偉南以「舌尖上的愛心」比喻,透過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點出:決定我們能否站立在神面前的不是食物,飲食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哥林多城的背景與現今華人文化十分相像,廟宇林立,祭拜偶像的風氣極盛,因位於海港而信仰許多掌管海洋的神明勢力,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有人向保羅提問應當如何處置。黃偉南藉由保羅在書信中的分析,希望讓今日有著同樣困擾或疑惑的基督徒能有所分辨。

 

吃或不吃?「知識」或「愛心」?

哥林多前書8:1「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黃偉南開頭便用「舌尖上的愛心」破題,點出飲食禁忌議題中的分辨原則—「愛心」!

 

經文中「知識」的本質原是美好,卻常帶來危險,人往往因有了知識而變得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保羅在此強調愛心的必要性:重點不在於有沒有該吃、不該吃的「知識」,而在於有沒有「愛心」在其中。有了該吃或不該吃的知識並不會使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我們能成為「新造的人」,乃是因著上帝的「愛」。

真正使基督徒成為屬靈或屬肉體的原因,不是「知識」,而是「愛心」;依據愛心的行動才能摸著別人的心!

  • news-details
  • 決定我們能否站立在神面前的不是食物,飲食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圖/shutterstock

黃偉南以神學院同學的親身經驗舉例:同學的妻子一家在過年時有一家庭慣例,全家得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到山上一家小吃店吃上一碗肉羹,身為女婿照理也得一同參與。若是以妻子一家既有的「知識」來看這件事,凝聚家族長久的傳統當然一定得維繫;然而以牧師同學的「知識」來看,這每年一趟耗費時間的行程實屬不必要,況且那碗肉羹也沒有特別好吃!

 

黃偉南點出,從知識的角度切入,對於同一件事可以有著完全不同的判斷,甚至是對立的看法;然而若是把愛的元素放入其中,以愛的知識取代一般的知識,無論同學最後決定去或不去吃這碗肉羹,都可以是因著愛的緣故。

 

吃或不吃?「可不可以」到「能不能造就」

他鼓勵基督徒試著跳脫「可不可以」的框架,多去注意己身所言所行對別人有無益處、有無造就。有愛心的人作事有一個堅定的原則:凡是能叫別人得著建造的,他就作;凡是不能叫別人得著建造的,他就禁戒不作。

 

回歸聖經,保羅如何看待「吃祭偶像之物」呢?

 

細看哥林多前書8:4-8經文,「論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 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雖有稱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許多的神,許多的主。」(哥林多前書8:4-5)

 

哥林多教會當時處在充滿崇拜偶像的社會環境,這些偶像雖有勢力但在神的手中卻是毫無無能力!當我們認識了基督的獨一性,等於認識偶像的虛空,也就擁有了吃祭偶像之物這事本身無所謂的「知識」。

 

第6節說「然而我們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談到一位神、一位主,黃偉南特別提醒基督徒要留意「無形的偶像」。

 

人們傾向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如地位、學問、錢財等神所賜的祝福取代了上帝,在不知不覺中讓這些人、事、物成為掌控自己的主人、心中無形的偶像。取代獨一真神的偶像可能是你的配偶、孩子,或生命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一旦失去了這些東西,可能馬上跟神翻臉!

 

屬靈知識與良心軟弱

第7節「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這等知識」在這裡指的是我們對於「只有一位主,且萬物都本於祂歸於祂」真理的認識。

 

「良心」乃是指分辨能力、是非之心。某些人因缺乏上述的「這等知識」,導致以為所吃的祭偶像之物真是屬於那些偶像,忘記萬物皆本於那唯一的真神上帝。

 

「污穢」指的是覺得良心有虧,不得平安,不敢與神有正常的親近與交通。羅馬書14: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地都是罪。」點出「良心」與我們的「屬靈知識」有關:若只在外面仿效別人的行為,內心卻存有疑惑,結果反倒會叫我們的良心受到污穢,因為不出於信心的行為,都是罪。

 

腓立比書1:9「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與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信徒的良心軟弱,常常是由於缺少屬靈的知識。黃偉南勉勵,基督徒不但要追求愛心,還要叫我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我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

  • news-details
  • 祭拜品吃或不吃?黃偉南牧師提到,有愛心的人作事有一個堅定的原則:凡是能叫別人得著建造的,他就作;凡是不能叫別人得著建造的,他就禁戒不作。(圖/shutterstock

真自由: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

針對吃或不吃,保羅論到「其實食物不能叫 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哥林多前書8:8)「損」與「益」在這不是指身體方面的,乃是指靈性方面的;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東西」毫不影響「與神的關係」,也不會因為吃了什麼而失去了神兒女的身分。

 

提摩太前書4:4「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乃是因為耶穌而非食物。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或使我們的靈性更豐足。為了健康的原因,人們可能會選擇不同的飲食,但是讓我們站立在神面前的不是食物,特定的飲食並不會讓神更愛你,也無法透過「吃什麼」來向神證明自己更加聖潔。

 

自由中吃或不吃的考慮:永不叫人因我跌倒

黃偉南笑談,許多主張「可吃」論述的人常將討論在此打住而作出結論。雖然決定是否吃某種食物,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仍要考慮與其他信徒之間的關係。

 

保羅的教導也未在此打住,他接著提醒「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若有人見你這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裡坐席,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嗎?因此,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哥林多前書8:9-12)

 

「這自由」乃是指認識偶像算不得甚麼,對吃祭偶像之物不以為意,覺得自己擁有吃的「自由」與「知識」的人。保羅提醒這些人要謹慎,莫要成為軟弱人跌倒的原因!「那軟弱人」指良心脆弱、視祭偶像之物為不可吃的基督徒;「良心軟弱」指因缺乏屬靈知識而不知該如何判斷。

 

黃偉南提醒,現今教會裡擁有「知識」與「自由」的人,不要自以為剛強而使人跌倒;其實我們都是軟弱的人,否則就不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

 

當我們傷害身邊的肢體弟兄,也就是傷害作頭的基督;雖未犯罪,但若因我們所行而叫別人犯罪跌倒,在主的眼中我們同樣是犯了罪。有自由不一定代表要使用,就如同人有拿刀的自由,卻不會拿刀砍殺傷害自己。

 

哥林多前書8: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黃偉南解釋,此處的「肉」是指祭肉,在此代表祭過偶像的食物。

 

一個有愛心的人,他不吃祭過偶像之物,不是因為他對偶像心存顧忌,而是因為他愛他的弟兄,不願叫弟兄因他的吃而跌倒。雖然我們有真正並且正確對真神與假神的認識,並有自由吃祭偶像之物;但是為了不讓軟弱的人因我們的行為而沉淪,寧願不吃。

  • news-details
  • 一個有愛心的人,他不吃祭過偶像之物,不是因為他對偶像心存顧忌,而是因為他愛他的弟兄,不願叫弟兄因他的吃而跌倒。(圖/shutterstock)

知識與愛心的平衡:顧念軟弱人

若以正反雙方辯論的論述,正方有了「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的知識,似乎可以完全合理基督徒在飲食上的自由;然而另一方面,確實有一些人因著「吃祭偶像之物」而感到內心不安、疑惑並產生罪惡感。

 

保羅告訴我們,當我們運用基督徒的自由去作任何事時,不能單顧慮自己對這事的感受與看法,而要小心不給軟弱的弟兄放下絆腳石,避免使其受慫恿去違反自己的良知,甚至犯罪。

 

剛強的人吃了無礙;軟弱的人吃了良心就污穢!」黃偉南建議,在對於「吃祭偶像之物」有疑慮的人面前,不應該仗著自己的知識而對他們有所責備,或是試圖教導、鼓勵他們放膽去吃;我們可以選擇在他們面前也不吃,為的是愛與造就,為了這些人放棄自己原有的自由,正如基督為我們所做的!基督原可坐在至高寶座上審判眾人,卻為我們道成肉身反倒被人審判。

 

基督為剛強死,也為軟弱死

基督為你的弟兄而死,難道你不願意為他放棄一塊肉嗎?基督把自己的生命都給了他,而你卻不願意為他放下一些自由嗎?」黃偉南最後提到:「基督不但為剛強的信徒死,也為軟弱的死;不但為有屬靈知識的死,也為沒有屬靈知識的死。

 

我們是否也願意效法基督,給予身邊的弟兄姊妹或牧道友多些寬容與接納?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是否可行,也有可辯論的餘地,若對萬有中心的基督有了豐滿的認識,也就不難對萬有事物有著透澈的認識,而作出適中且合神心意的行動。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