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從以色列歷史的角度來看西奈半島,出埃及的以色人卡在「上」西奈山容易、「下」西奈山難的這光景。

 

誰能想到,「上山」與「下山」走同樣的距離;竟然,「上山」只需要不到2個月的工夫,「下山」卻需費時超過38年——其實就顯示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定律!

道聲出版社」出版的《眼光—人生方向盤》,作者吳獻章老師,在書中指出——戴著「屬靈眼光」,緊握「敬畏耶和華」這個「智慧方向盤」,才不會在人生很多的十字路口迷路!

 

書中分析以色列人如何上、下西奈山的這段「天路歷程」,整理出12重點,來說明「如何擺脫『上山容易、下山難』的定律」。

 

重點1:「屬靈功課」越難愈需要時間學習

仔細分析,上帝寧可讓以色列人費了40年的工夫,才走完西奈半島;由此可見,上帝看重以色列人「下山過程中的熬煉」,更甚於「透過迅速的10災擊打法老王」。

 

更進一步來說,上帝願意「費時間」來細心雕琢這群延續「亞伯拉罕之約」的百姓,將其引導到西奈山立約,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好讓他們進到迦南地後,成為「萬國的祝福」。

 

事實上,若想要成為「上帝恩典的出口」,就必須記住「我們才是上帝手中的工作」;故而,儘早學會該學的功課,別如同那下西奈山時的神的子民,浪費上帝的時間!

 

重點2:人生總是選擇「痛苦方式」學習順服

西奈半島約略是個「等邊三角形」;很不可思議的,以色列人沿著西奈半島東邊北上到摩押平原,走同樣的距離,「上山」只需不到2個月的工夫,「下山」卻費時超過38年!?

 

查爾斯・寇爾森說——以色列曠野漂流的荒謬,正好提醒我們,「我們的所作所為」並不是最大的重點,重要的是一位掌權的上帝「透過我們去實現祂的作為」。上帝不要「我們的成功」,祂要的是「我們」;祂不要「我們的成就」,祂要的是「我們的順服」。

 

重點3:「最脆弱的部位」殺傷力往往最大

在下山的途中,以色列百姓沿途抱怨,最惹上帝火大的是——10個支派族長報惡信後,那夜百姓都哭號,並向摩西、亞倫發怒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這群見過「上帝神蹟」,卻仍「不信」的百姓,竟是如此不敬重「祂的救贖計劃」;還好有摩西代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但由此即可看出,舌頭」就是「火」,在人的百體中,它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汙穢全身。

 

重點4:「瓶頸」總是出現在「瓶子的最上端」

下山後,以色列人陷入長期漂流的關鍵,就在於「屬靈瓶頸的領袖」。

 

任何機構、組織,其關鍵的「問題人物」,實是「領袖」。因著有這些「領袖瓶頸式的榜樣和誤導」,才導致上樑不正、下樑歪。

 

可見,教會領導者特別須要「為自己和全群謹慎」,將自己由內而外清洗乾淨,免得「成為瓶頸」。

 

重點5:沒有「神眼光」者,要怕的可就多了

以色列人過了紅海後,遭遇到來路不明的亞瑪力人襲擊。當時,還好因著有「摩西禱告」與「約書亞爭戰」,兩人齊心打得勝仗。

 

但在下山途中,因著12個探子的回報,其中10位族長失去了「上帝的眼光」,遂把「問題看大」與「自己矮化」,最後甚至要拿石頭打死約書亞和迦勒。

 

所以,當人失去「上帝的眼光」,就會忘記過去(出埃及的神蹟),也會對未來絕望,而陷自己於進退維谷的死胡同!

 

重點6:沒有「上帝遮蓋」者只好自己承擔

當全會眾正要拿石頭打死約書亞和迦勒時,忽然上帝出現拯救;但祂表明,不再隨行,並預告「20歲以上的人」都將在漂流的40年間陳屍曠野,「報惡信的人」也會立即死在上帝所發的瘟疫中。

 

其實,當人選擇摒棄「上帝的遮蓋」,以為「靠自己就能成就大事」的人,一切後果都可得自行負責。

 

重點7:「人類歷史悲劇」因自殺而非他殺

實際上,亞瑪力人曾是以色列的手下敗將,一點都無須懼怕。所以,以色列該怕的不是「外敵」,而是「自己不敬畏上帝」,離開了代表上帝遮蓋的會幕、雲柱、火柱。

 

20世紀英國歷史學家曾說:「文明的滅亡都因『自殺』,而非『他殺』。

 

同理,教會該怕的不是「風狂雨急的外界」,而是「偏離上帝所劃定的道路」,最後自作自受地孤行「自我毀滅」的「自殺之路」!

 

重點8:生命啟程後不可離開「神的同在」

以色列人民在西奈山立了約,在山下建了會幕,並在會幕領受祭司條例;從此,上帝是從會幕中曉諭祂的子民。

 

在預備往迦南美地去時,上帝吩咐摩西要核算民數、將12支派按次序安置在會幕四周……等。如此費心、費時,全為確定百姓下山後,以上帝為圓心,被祂遮蓋引導。而這也正好提醒了我們,當「蒙恩啟程」後,千萬不可「離開上帝的同在」!

 

重點9:越迷茫的旅途越需要「屬靈高度」

離開埃及後,上帝沒有直接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而是繞路往西奈山接受律法的頒布後,才開始下山往迦南地去。但沿途中,百姓屢屢抱怨、米利暗誹謗、族長不信、敗於亞瑪力人等,這些都是記錄「山下的失敗」。

 

但這些失敗,都在「摩西在山上遇見神」,也就是當他「提升屬靈高度」後,一切都被翻轉了

 

在這段故事中,其實是上帝刻意要提醒「天路客」,遇見「山下種種困境」時,不要忘記「提升屬靈高度」。

 

重點10:愈孤單的旅程愈需要屬靈夥伴

出埃及後,以色列人繞路走西奈半島,在路程中突遇亞瑪力人攻擊,摩西吩咐約書亞下山應戰。當時,每當摩西疲倦垂手,山下就敗陣,幸虧亞倫、戶珥撐住摩西的手,才終於殺敵獲勝。

 

這其實就是在提醒神兒女,在孤單的人生旅程中,非常需要「屬靈夥伴」一同走天路

 

重點11:人生終點比起點更需「受神約束」

管理學者,往往提醒人關注「起點」和「轉折點」,但聖經更關心「終點」。

 

實際上,上山容易、下山難。以摩西為例,捱過80年曠野歲月的摩西,因著靈被惹動,而輕忽上帝要他「對磐石說話」的吩咐,他「怒氣對百姓說話」與「用杖擊打磐石」。雖水是流出來了,但他卻付上「不能進迦南地」的代價。

 

當時,假若摩西肯順服上帝,藉著「超距力」對磐石說話,而非藉著「接觸力」擊打磐石,那百姓會被「上帝的全能」震撼,必不敢再造次!

 

竊取上帝榮耀的摩西,給人生見到夕陽者的寶貴功課——人生愈到山腳,愈要被上帝約束、限制、握住!

 

重點12:得迦南應許須「長江後浪推前浪」

當摩西得知其世上的旅程即將結束,而且得迦南應許之地的大業也非他所屬時;他求上帝設立「新領導」,膏立約書亞成為接棒的「大師」。另外,迦勒同樣也在耄耋高年站出來,鼓勵女兒女婿承接士師時代的託付。

 

這些風範,正說明了——真正的「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真正的「領袖」,不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領袖的人

  • news-details
  • 摩西一生的故事,正是說明了——人生愈到山腳,愈要被上帝約束、限制、握住!(圖 / shutterstock)

吳獻章強調,面對「下山」時潛藏的困境風險,必須常常讓「時間」和「空間」檢視「我們的人生」。無論上山或下山的任何時段,都伏在「上帝的約束」之下,就能因此擁有「神同在」的「屬靈高度」,以避免「自己成為屬靈瓶頸」、「誤闖自殺絕路」。

 

實際上,因著耶穌,「下山難」的定律可以輕易推翻,歷史自此可以不再反覆上演了!鼓勵大家,可趁早用心栽培晚進成為大師,跳脫「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窠臼,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能為主發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