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廈門街浸信會主任牧師彭彥禎將於明(2023)年1月1日卸任。右:廈門街浸信會。(圖/廈門街浸信會 提供)

從1993年7月1日牧會至今,彭彥禎牧師已於廈門街浸信會服事近30年,明(2023)年1月1日將在教會大堂,舉辦「榮退感恩禮拜」。

 

今年才剛慶祝完教會70、71雙週年慶,彭牧師內心僅有滿滿的感恩:「一切是與上帝同工,也是教會同工與會友,幫我、陪我完成這近30年來的牧養。」

走過七十年,廈門街浸信會(Amoy Street Baptist Church )將邁入「另一段復興的開始」!去(2021)年因疫情,故教會於今(2022)年年中,舉辦70、71雙週年慶,並製作了特刊,回顧上帝滿滿的恩典。

 

1949年,美國明俊德教士(Miss Bertha Smith )在廈門街113巷開始每週的家庭聚會,之後由美南浸信會撥款,協助於81巷上興建會堂、12月成立福音所。

 

1951年7月1日,正式成為教會,關樹華牧師為首任牧師,那是美南浸信會宣教士在台建立的第一間禮拜堂,也是當地當時唯一的教會;2010年2月教會整建,高掛於鐘樓上的白色十架,彷彿呼召著人回家、延續起初宣教使命。

 

傳承至今已70年,回頭望,當初如何來廈門街浸信會承接使命?主任牧師彭彥禎表示,是上帝呼召,有機會來到廈門街浸信會,在許多弟兄姊妹陪伴下,一起共同成長、學習。

 

他很真實地分享,常會覺得自己不配、不能,但這30年來,是上帝一路同行,「要說我為這教會貢獻什麼?真的一點也不敢談得上。」

  • news-details
  • 彭彥禎牧師於廈門街浸信會服事、講道照。(圖/廈門街浸信會 提供)

成為牧師的經過

彭彥禎的外祖父是創立台灣聖教會的高進元牧師,父母是敬虔的基督徒,從母腹開始,就在教會長大,是第三代基督徒。

 

12歲受浸那年,即堅定跟隨神。退伍後,工作了幾個月,上帝就不停透過教會牧者長執、父母等人的口,建議他去讀神學院,然當時,彭彥禎很忐忑,總覺得不夠資格,每次都心想:「怎麼可能?」

 

但說也奇怪,那時有許多人不約而同鼓勵他,加上偶然聽父親提起,年輕時原本也想去神學院受裝備當傳道人,卻在錄取後,因故無法就讀,最終沒能完成全職事奉上帝的心願,於是彭彥禎決定好好認真為這件事禱告。

 

連續三天,半夜起床禱告

在禱告期間,神感動了他的心,並一一解決原有的擔心,只是還剩最後一個問題,經禱告兩周後,仍未解決,讓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而在這之後,有連續三天晚上,不曉得為什麼,就是輾轉難眠,於是便都會半夜起來,開迫切禱告;直到第三天清晨,他終於向父母說出最終決定,要辭去工作、報考浸信會神學院。

 

奇妙的是,當天上午一決定完,中午連最後所擔心的問題,都被上帝解決了!這過程,如同上帝在考驗、等候他先跨出那信心的一步。

 

此外,隔了四年後,彭彥禎的父親因罹癌過世,直到臨終前,父親仍天天跪在床前,為他守望禱告,並感謝神,讓兒子幫他圓了本想全職事奉的心願。

 

「這也造就我後來,在每次事奉時都加倍努力,一人當兩人用,希望把父親的那份事奉心力補上!」彭彥禎滿懷思念地說。

  • news-details
  • 年輕時的彭彥禎牧師,於廈門街浸信會門前照。(圖/廈門街浸信會 提供)

來到內湖建立教會

之後,在神學院最後一年,彭彥禎在內湖一間佈道所實習,畢業後受邀留下來繼續服事;那是一間20多人的佈道所,起初的他,滿是擔心,深怕搞砸。

 

但後來,他勇敢向鄰舍傳福音、殷勤探訪,隔年,20幾坪的租用小公寓已經擠滿了人,教會隨即另找三倍大的場地,購買建堂;日後,人數也年年增長至130人,再添購一間房舍才夠用。

 

原本想說,就在此默默耕耘,怎料神在第五年,又呼召去到下個禾場—廈門街浸信會,「我(那時)想說怎麼可能!這裡(佈道所)130多位會友,都是我這五年來,一個一個用生命,陪伴走過來的,關係如此深厚,怎麼捨得突然離他們而去!」

 

可是,神沒有就此「放過」,廈門街浸信會牧者同工竟願意耐心等候,單單等候他的決定,並表明不會找其他人。

 

在對方熱情邀約下,彭牧師只好不斷禱告尋求,逐漸感受到神給的平安:「用你在內湖所學,來牧養廈門街浸信會。」

 

於是在8個月後的年底,他回覆願意前往同工,只是請求道:「是否可在隔年7月報到上任?」沒想到,廈門街浸信會也欣然同意等候。

 

彭牧師即利用這半年的時間,將佈道所成立為浸信會榮恩堂,訓練出第一屆的執事,並找到優秀的傳道人牧養,順利交棒。

  • news-details
  • 彭彥禎牧師於廈門街浸信會講道;早期使用大字報(右)作為講道大綱。(圖/廈門街浸信會 提供)

只要順服上帝,祂就負責到底

來到廈門街浸信會,與弟兄姐妹同心合意推動聖工,社區事工從無到有,年年獲得政府頒發優等獎牌、每年協助南部山地部落、宜花東偏鄉、吉貝離島等大約10間小型教會從未間斷,數十年來,雙方的會友們已經建立長期的友誼及代禱關係。

 

「若有做了什麼,其實都是上帝做的!」他表示,原本來到此,以為是自己要為神做點什麼,然這近30年來,反倒是神修剪、調整他的生命,並是教會每個人的同心同工,才有如今的結果,是教會同工、會友們,幫著我、陪著我,來完成這近30年來的牧養。」

  • news-details
  • 彭彥禎牧師(中間紅外套)與廈門街浸信會牧者同工們的合影。(圖/廈門街浸信會 提供)

還記得2010年,因已有59年歷史的教堂建築漸趨老舊斑駁,於是教會決定以3,000萬左右的預算重新拉皮整修,以作為60週年慶給上帝的獻禮,經弟兄姊妹努力奉獻,到了最後階段仍有不足。

 

想不到某天在探訪時,一位會友突然主動詢問,還缺多少工程款項?當場就帶著彭牧師赴銀行提領150萬,付清所有工程款,讓他再次經歷神的眷顧與恩典。(相關閱讀:【教會巡禮】谷中百合花 廈門街浸信會

 

而在近兩年來,新冠疫情肆虐下,教會上下除了努力堅持線上、線下並行聚會外,也持續植堂計劃,2021年仍竭力在新北市蘆洲區建立新的佈道所,雖困難重重,但也恩典滿滿,至今已實體聚會將屆一年。(相關閱讀:30年前曾被「呼召」嚇退,3寶媽疫情挺進蘆洲拓教會:沒想像可怕!

 

除此之外,牧會這麼多年,曾有一陣子感到灰心、很想放棄,但上帝卻不停鼓勵他,並幫助解決各種困難。

 

因此,在這牧養路上,彭牧師表示,自己所學習到的就是:「我真的不能,年輕時單純回應上帝呼召,來到自己覺得不配、不敢來的地方,一旦成為祂的僕人,只要我們順服上帝,祂就負責到底!」

 

七十,是另一段復興的開始!

如今,廈門街浸信會已成立71年,彭彥禎認為,「七十」,其實是另一段復興的「起始」未來教會將繼續遵行大使命,努力遵循神要教會所做的,在疫情趨緩下,期盼能去各社區及偏鄉部落、花東地區,甚至泰北,舉行短宣福音事工。

 

另外,也期望用「浸會精神,滿足未來時代」,發揚浸信會「看重聖經」、「高舉基督」、「儆醒禱告」、「遵行大使命」的美好特質,並注入創新活潑的當代元素,運用新媒體優勢,將福音深入現今人心,使新世代的需要被滿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