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學實況。(圖/詹琬琪 提供)

在教會的兒童教室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正專注地聽著詹琬琪老師講解日語單詞。這幅溫馨畫面,若是十年前的詹琬琪看到,恐怕會難以置信

 

然而,正是由於順服上帝的帶領,詹琬琪找到了自己的「應許之地」;在服事兒童、投身兒童老師的過程,她不僅教導孩子,更在自身靈命上不斷成長。

從排斥到接納:一段艱難的心路歷程

我那時候心裡面其實是很抗拒。」詹琬琪回憶起初次被安排到兒童牧區的情景時說道。

 

當時的她剛加入教會不久,原本在一個充滿音樂和年輕人的牧區,對於突被調到兒童牧區,感到非常不適應

 

「我跟神說:我對這群孩子一點負擔都沒有。我想要跟一群同樣是社青的同伴在一起,我就是不想服事兒童。」詹琬琪坦言,當時的自己,對於每週都要去服事兒童,內心充滿著掙扎。

 

然而,即使內心抗拒,仍選擇順服「我還是去了。」她說。

 

這種順服的態度,雖當時看來是被動的,卻為日後的轉變埋下伏筆。

  • news-details
  • 在兒童教會服事。(圖/詹琬琪 提供)

日本歲月:信仰的淬煉

服事兒童一年多後,詹琬琪前往日本工作和留學。五年的日本歲月,原本許多人擔心她可能會遠離信仰,卻意外成為其靈命成長關鍵時期。

 

「我就發現,在教會被建造的弟兄姊妹,真的非常非常的恩典!」詹琬琪分享道,「因為我們平常在台灣的教會已經被訓練讀經、禱告、經營聚會,都習慣了,等到我換到日本那個新的環境時,屬靈習慣幫助我站立得住。」

 

在日本,基督徒人口不到1%,還有各種異端邪說。身處如此屬靈氛圍稀薄的環境中,詹琬琪反而更加珍惜自身信仰。

 

「對,他們的屬靈氛圍就是很明顯。走在路上的時候,不會覺得是自由的。我說的是『心靈』,因為他們整個日本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很壓抑的狀態。」

 

回歸與轉變:重新認識兒童事工

至日本工作五年後,詹琬琪因疫情而決定回台定居。回到教會後的她,再次被安排到兒童牧區服事。然而這一次,她的心態卻完全不同了

 

我那時候就很清楚知道,或許神就是要我服事這一群對象」詹琬琪開始用日語教導孩子們,這份獨特恩賜成為其服事的新方向。

 

「我很感謝,教會的姊妹們,因為她們邀請我教第一堂課的時候,她們也請我教給她們聽、和我一起備課。」詹琬琪回憶道。這種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覺,讓她在服事兒童的過程中更加平安。

  • news-details
  • 國際文化課,詹琬琪分享日本文化。(圖/詹琬琪 提供)
  • news-details
  • 詹琬琪也會與團隊一起到社區,為福音佈道的緣故,教社區的孩子們日文。她會使用日常中常見的物品、產品,幫助孩子進入日本文化。(圖/詹琬琪 提供)

從教導到學習:上帝透過孩子的教導

服事兒童的過程,詹琬琪驚訝發現,上帝常常透過這些小朋友來教導她

 

她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一個孩子呢,他就突然問我。他是雙胞胎中的一位,樣子蠻可愛的。他說:『老師,為什麼你叫他(另一位老師)Eason哥?』」

 

如此單純的提問,讓詹琬琪意識到自己在稱呼上的不當,不夠「尊重」老師。

 

平常教孩子要「尊師重道」、尊重「老師」的權柄,但自己私下時,同工間彼此相熟,則用比較「輕鬆」的稱呼。

 

「我那時候就被神提醒:『欸,對,尊師重道不是說出來的,要『活』出來!』我就對孩子說:『哦,抱歉,我叫錯了,我是要找Eason老師......』。」

 

另一次,有一個孩子突然衝過來,對詹琬琪說:「老師,你不要這樣子。」原來,詹琬琪因天氣寒冷,把手伸進毛衣裡取暖。這個小動作被孩子視為不恰當,從而提醒了她作為老師應有的形象

 

這些經歷,讓詹琬琪深刻體會到:「其實孩子很細心。他真的在乎你,你以為孩子沒有在觀察,但,其實孩子也在觀察老師。

 

詹琬琪被上帝提醒,要活出「老師」的好榜樣,用身教服事孩子們

  • news-details
  • 詹琬琪和孩子們在課程的結業式一起合照。(圖/詹琬琪 提供)

找到應許之地:在服事中成長

透過這些經歷,詹琬琪逐漸理解,上帝為何將她帶到兒童事工中。上帝不僅讓她服事孩子,也透過孩子在教導她,做一個好老師、也做一名好基督徒。

 

「你看,這群爸爸媽媽真的好愛這群小孩。」她說,「我就知道我的爸媽也很愛我。神每次都透過這個畫面,祂讓我的心得安慰。」藉著服事過程,上帝也醫治她心中的遺憾。

 

生身父母很早就離異,繼母雖也很愛她,但年輕時的詹琬琪,總難免有遺憾的感覺。然而,每當看到這群愛孩子的爸媽和當年自己的生父和繼母一樣「無私的愛」,她的心因此被醫治。

 

詹琬琪發現,服事兒童的過程,她不僅在教導孩子,更在學習上帝的愛。

 

「可以從孩子身上,我覺得被安慰。」她說,「會看見神就是很喜歡這群孩子;會發現神造每一個人真的不一樣。

 

這種認知,讓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她學會了,不用自身眼光去限制孩子,而是「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

 

「我們會很常用我們自己的眼光去限制孩子。」並反思道,「以前就覺得:『哎,這個孩子應該做不到、這個可能太艱深了。』但其實,有可能是我們自己本身限制了孩子應當發展的潛能。」

 

順服帶來的豐盛

詹琬琪的經歷,正如希伯來書12:11所言:「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她從最初的抗拒、到現在的熱愛,正是順服帶來的美好果實。

 

「我覺得神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祂早就預備了我。」回首過去十年的歷程,深深體會到上帝的帶領絕非偶然。看似曲折的人生道路,實則是神精心安排的成長之旅。

 

詹琬琪的故事讓人體悟,有時候上帝的帶領可能與個人期望大相徑庭,但,只要你我願意順服,便能發現上帝為愛祂的兒女所預備的豐盛。

 

在服事中,你我不僅是給予,更多的是接受;不僅是教導,更多的是學習

 

正如詹琬琪的生命所見證,當順服上帝的帶領時,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應許之地」,在那裡結出生命的果子。

  • news-details
  • 詹琬琪因著服事兒童,和家長們也有美好關係。(圖/詹琬琪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