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當孩子做錯時,我們成了不合格的父母?答案是「不」,孩子犯了錯,不代表你就是一個不盡責的壞媽媽/爸爸
當教會領袖跌倒,當小組長做出令人失望的決策,當那些被我們視為領導者的基督徒犯錯時...,我們應該問自己:「要賦予這個人對自己生命有如此大的權力嗎?要因著這個人的所作所為而使自己放棄信仰嗎?」當領袖爆出醜聞,或做出錯誤決策時,一路跟隨其成長的弟兄姊妹,往往成為了最受傷的一群人。然而,勿忘聖經真理,是面
當你犯錯時,不要企圖用好行為來彌補過錯...
有時候一個人的靈命會軟弱,可能不是出在大事上的失敗,而是在小事上的不忠心...
再過幾天就是復活節,是神為了赦免世人的罪,甘願走上十架的日子。酸民文化當道的今日,看到有人犯錯時,旁觀者很容易不自覺掉入「自以為義」的陷阱中;然而當自己犯了錯時,往往用「這沒什麼大不了」輕看,或用對比的方式「反正別人也這樣」來讓自己好過些。那麼,基督徒面對他人犯錯以及自己的過犯,該如何看待與應對?心
當聽到有人跌倒了、生命經歷破碎了,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麼?是嘻笑、怒罵,還是抱持著僥倖心理,從旁看好戲呢?「不要去批評論斷,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過,可以思考的是:如果是耶穌,祂會怎麼做?」宋逸民牧師分享,連最有資格評論人的耶穌,都選擇饒恕行淫的婦人,我們更應該省思自己,用同理心、同情心和順服的心
承認自己做錯,有時候還比較討神的喜悅。最怕的是我們一直想要文過飾非,其實神都很清楚看在眼裡。你覺得你現在失去所有嗎?你正被上帝管教嗎?那可能是我們犯罪、離開神的記號…
明明知道錯了,卻不願道歉。有的人會覺得是否這樣就會有「不如人」的感覺出現。要知道其實孩子看著「身旁的大人」,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大人的處置方式…
「你要先去把『你跟要傳福音的對象』的利害關係處理好,否則你(在職場)傳福音,只會適得其反。」CBMC理事長干文元點出職場信徒所面臨的窘境:當基督徒領袖碰到下屬犯錯,應秉持「公義」,還是「慈愛」?你的專業和屬靈如何取得平衡?在職場不直接傳福音,就不蒙神喜悅嗎?他分享職場神學觀,破除種種迷思-我們蒙召是什麼身分,就忠於那個身分,任何工作領域,其實都是神的呼召。
外遇真的是我這一生最不聰明的選擇,而且是大錯特錯。走過這一切,我想用最懇切的心情提醒男士們,不要跟我犯一樣的錯,這不是男人都會犯的錯,而是「男人都應該避免犯的錯」...
讓孩子學習犯錯吧! 前陣子跟一個媽媽聊到了她的孩子。 媽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每次問孩子,孩子通常會偏向「報喜不報憂」,甚至有時候功課缺交的狀態,都是等老師聯絡了家長才知道… 當家長問孩子為什麼缺交或是遲交作業時,孩子總是以「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回答。幾次下來,變成媽媽非常的緊張,再三跟老師確認每天的功課;或是詢問一起上課的同學今天學校的狀況… 其實當天媽媽找我聊聊時本來是想詢問我,她還可以如何幫助她的孩子?我回答她說:退到孩子的後面吧!! 媽媽乍聽到答案,有點驚訝,繼續說明她的疑問,她想了解她該怎麼幫助孩子?她還可以怎麼辦?或是她是否可以有各科老師的聯絡方式? 我再一次回答:退到孩子的後面吧!!我試著想要讓媽媽了解的狀態是,目前,孩子已經退到媽媽的後面了… 有什麼事情,孩子來不及反應之前,媽媽就已經衝到前面解決了! 雖然是出於「愛」的反射動作,但是衝到前面無疑是干擾了「正準備要」學習面對的孩子,也直接斷了這條學習脈絡。 當爸爸媽媽的「迫不及待」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就會逐漸習慣「退居幕後」。 既然有人可以代勞,何必要我出來面對呢?所以孩子也是聰明的,會找到「生命的出口」,透過「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把責任丟下來,給爸媽無縫接軌。 所以漸漸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凡事都先說「我不知道」,反正等等爸爸媽媽就會想出辦法。 爸媽一方面覺得孩子怎麼無法顧好自己,一方面又覺得自己需要「更積極」協助孩子。就在這樣的一個循環中,爸媽覺得很累、很無力,但也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孩子,可能就停滯成長了! 媽媽有點明白的說:我真的需要學習調整!我們做爸媽的,真的做太多了! 我說:是啊!所以爸爸媽媽退下來吧!把孩子推出來吧!讓他開始學習面對他應該要面對的! 媽媽說:我也想啊,但是我怕他沒做好,擔心他自己面對,結果後果更糟! 我說:那有什麼關係呢?? 媽媽一臉疑惑的看著我…我繼續讓媽媽了解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學校是孩子的「學習」的地方,同樣的也是一個「被保護」的地方,就算孩子在這裡不小心犯錯了,也能有老師、家長一起幫助他來面對。 也正因為這是一個保護的空間,當然同時也能有更多包容、恩慈與接納,而我們也都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透過「犯錯」來學習、記取教訓。 所以,如果孩子不在現在「學習犯錯」,學習承擔錯誤的決定帶來的後果;爸爸媽媽過度的保護,反而剝奪了他犯錯的機會,等於是讓他失去了在「溫室」中嘗試各樣可能的機會。 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畏縮,或是所謂的「不積極」;一方面可能也會讓孩子等到「長大了」才去經歷「透過犯錯來學習」! 但是當孩子離開了「學校」這個被保護的地方,即將踏入社會的過程中,我們都瞭解社會的現實!當長大後的犯錯,需要付上的代價,遠比學校時期還要沈重,甚至更多! 這代價可能超過孩子可以承受的!家長勢必也更為不捨! 所以,接受也「鼓勵」孩子「在學校」犯錯吧!在大家的保護下,就算受傷,也能夠在大人的陪伴之下,更快地修復。 也能讓孩子記取經驗,避免長大踏入社會之後誤入歧途。因為長大後犯錯的後果,絕對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去承擔的! 現在因為自己上課的「不專心」,導致成績不理想、忘記帶東西…讓孩子去面對的後果吧!這遠比將來因為自己的不專心,造成某些傷害來的輕省。 現在因為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導致作業缺交、上課遲到…讓孩子面對後果吧!遠比將來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概念,導致錯過關鍵時刻來的輕微。 讓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去學習面對因為自己一些不正確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這並不是狠心,也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讓他可以在小細節、習慣中,就能有更多的留意,讓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醒,並且讓孩子學習做出正確的決定。 雖然當下接受後果的過程不見得舒服,但畢竟也比長大後才面對來得容易。畢竟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所要付的代價、承擔的後果也就更重了! 到這裡,看著媽媽越來越明白。我繼續說:媽媽,退到後面吧!把問題丟還給孩子! 當孩子告訴你他不知道今天的功課是什麼!你可以說:我也不知道,那你想想辦法吧!真的想不到辦法,隔天到學校只好接受處罰!不知道考試範圍,媽媽也不知道!那只好面對沒有考好的後果! 當然,剛開始練習的過程中,鼓勵跟孩子一起「討論方法」、一起思考,而不是站出來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當「討論」過方法了,就該停手,讓孩子去決定後續行動、面對接下來自己的選擇帶出的結果! 父母親真是要很有智慧! 學習放手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讓孩子學習犯錯吧! 前陣子跟一個媽媽聊到了她的孩子。 媽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每次問孩子,孩子通常會偏向「報喜不報憂」,甚至有時候功課缺交的狀態,都是等老師聯絡了家長才知道 當家長問孩子為什麼缺交或是遲交作業時,孩子總是以「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回答。幾次下來,變成媽媽非常
在婚姻裡所需付的代價就是改變自己,雖然會痛苦,但這痛苦是有盼望的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