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在世界的鏡頭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每一個微小的偏離,都將帶你抵達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玫琳凱.艾施(Mary Kay Ash)曾說:「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偏離常軌。他們一天偏離一點,每天、每週、每月緩慢地改變,毫無察覺,直到驚覺事態嚴重時往往為時已晚。」   在飛航世界裡,有個法則被稱為「六十哩一度」,指的是「一般飛行六十哩後,飛航方向會偏差一度」的理論,或許,這個理論也可以運用在個人生命逐步偏離的情況。如此推算,對於你此時行進中每偏離一度,你可能在航行六十哩之後將偏離大約一哩之遙。   如果你不去留意每一個微小的偏離,隨著時間流逝,你最終的目的地將完全不同。   當我們偏離太久又太遠了,我們對那些改變不再感到吃驚,也不再敏感。那些「偶一為之」逐漸成了常態。   每一次當我們又一步遠離理想的自我時,我們的內心不再交戰。 那些曾經令我們不安的轉變,現在早已習以為常。 過去曾經用力抗拒的事,現在早已麻痺無感。 我們不再留意那些問題,所以不覺得有討論的必要;我們徹底忘了自己曾經在哪條路上。   最可怕的,是我們可能以一種不以為然的心態來面對曾經殷切企盼的理想與目標,因為我們早已不再相信自己是誰,也不再相信曾經懷抱的夢想。   好消息是,如果你正偏離人生的軌道,或正在面對過去錯誤決策的後果,這一切都有解決之道。不管你已偏離多遠或多久,也不管你做了多少令你人生大翻轉的錯誤決定,想走回正軌,我們有解套。   親愛的,你其實有選擇的能力。   出自《最美好的那個妳,一直都在》,歡迎訂閱 博客來中文書:https://reurl.cc/pDNkm4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作者/克莉絲朵.赫斯特  譯者/童貴珊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為自己找一扇窗

我們任意將「重要的事」與「緊急的事」交換,然後開始質疑,不明白為何自己老是感覺枯竭、空虛、退縮或失落。   我不曉得你的狀況如何,至少這是我的感受。   我其實不曾察覺,直到數年以後,才發現那些緩慢的偏離、不經意的決定與意料之外的碰撞,使我幾乎忘記了自己。   人生只剩下沒完沒了的「應該做的」與「需要做的」。 我在「做」中瞎耗枯竭,我在「存在」中失落了自己。   我當然知道上帝愛我,但如今回首過去那段歲月,發現自己常忘了祂也容許我們愛自己,擁抱自己的生命,並享受單純的快樂。而單純的快樂,只會從我用心打開的窗戶外流瀉進來。   上帝不只創造了我,祂還創造了這片我居住其中的美麗世界,祂要我全心全意地投入與享受,同時不忘關照自己的靈魂,因為這是攸關「我是誰」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我忘了培養喜樂的重要性,好讓我在這—隨時要將你榨乾的世界,仍然有滿足與喜樂的靈魂。   我忘了要持續尋找一扇窗。   出自《最美好的那個妳,一直都在》,歡迎訂閱 博客來中文書:https://reurl.cc/pDNkm4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作者/克莉絲朵.赫斯特  譯者/童貴珊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勇於相信,上帝要你活出祂為你量身訂做的美好故事

美國知名作家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曾說:「坦誠自己的過去從來就不容易,但不會比耗費一輩子逃離躲避它還難。」   當我終於決定要坦誠面對自己的過去時,我才猛然驚覺,自己的人生不知何時早已遠離原來所期待的軸心,你可以想像我當時有多不可置信。我為自己人生所擘畫的願景,和我真實的生活狀況,相去甚遠。   也許你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站在關係破裂的邊緣;也許有一天你發現,這份做了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的工作不知何時已把你的生命逐漸榨乾;也許你不經意讓自己的體重隨著年齡增加而逐年累積,多年以後,你開始被迫要和身體宣戰,但顯然是一場勝算不高的戰役;也許有一天你赫然驚覺自己的夢想竟無法實現,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找到理想中的男人?是否能擁有自己的孩子?能否完成學位?也許你向來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心滿意足,直到接到醫生打來那通出乎預料的電話……直到不可預知的財務危機……直到非預期的精神或情感崩潰…   當我說我們要坦誠面對自己的過去時,意味著我們必須認清自己,那的確是不容易的。但一切始於「說真話」,真相,一直都是所有旅程的絕佳起點。   想要讓你接下來的人生之旅充滿智慧,就要從誠實面對你現在的人生開始。我們需要勇氣來承認: ? 結果不如預期,事與願違 ? 你的某些生活層面,實在令人失望 ? 你浪費太多時間了 ? 你不太喜歡自己的膚色 ? 你或許有些心裡不平衡或甚至有點瘋瘋癲癲的 (其實不需要太擔心最後一項,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   我清楚知道,所謂藉助於他人,其實意味著讓他人來將我們受創與破碎的片段重新縫補與歸位,使我們的思緒得以在足夠的休息與修復之後平靜下來,使我們的內心得安息,使我們的靈魂重獲平安。   這是你的人生嗎?是。是的,這就是我的人生。 你會越來越好嗎?是。是的,你會漸入佳境。   當你逐漸認清那些困擾你的事並非一塊OK繃就可以解決,那麼,我鼓勵你採取第一步,誠實訴說自己的過去與經歷。   當你受傷時,承認你受傷;當你感覺疼痛時,承認你痛徹心扉;當你犯錯了,坦承認錯。   你未來的人生不必被你目前的人生所定義與局限。勇於相信,你的受造遠超乎這些。勇於相信,醫治隨時可能臨到,轉變隨時可能發生。記得,翻轉與改變是可能的。即便你的處境無法改變,但你面對它的態度可以改變。   勇於相信,上帝要你活出祂為你量身訂做的美好故事。   選擇踏出第一步。選擇坦誠面對自己的過去。誠實地說真話,一切美好的、糟糕的、醜陋的。無論如何,你存活下來了,你還在這裡。   坦誠說出你的故事吧,你理想中的女孩,就靠你去塑造。   出自《最美好的那個妳,一直都在》,歡迎訂閱 博客來中文書:https://reurl.cc/pDNkm4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作者/克莉絲朵.赫斯特  譯者/童貴珊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自己的責任自己負,誰都不能影響誰的幸福

在推動快樂教養的場合中,有許多父母告訴我:「鷹爸,我很尊重我的孩子,讓他自己選擇,但是他都有理由與藉口,非常缺乏責任感該怎麼辦?」   這還算不錯的,有的孩子已經成年了連一個興趣目標都沒有,整天沉溺於電玩與網路世界,無所事事。更慘的是有的孩子乾脆擺爛,父母說什麼都不理會,雙方互不信任,親子關係降到冰點。這之間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呢?   人生沒有負責任就沒有資格談幸福。 許多的親子教養包括家庭問題的發生,都在於家裡的成員未能盡上自己的責任,因而產生出許多複雜且不必要的問題。   以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只要父母親是有責任感的,不溺愛孩子而且孩子也一樣有負責任的生活態度,通常親子關係及家庭關係就會健康快樂。要相信責任跟真理有關,真理會使你得著自由,生活才會有意義,生命才會有價值。   許多父母親擔心孩子找不到興趣志向,或沒有一技之長在身,一直插手干預甚至跳進來幫忙,這就是剝奪孩子成長與負責任的機會。   我們應該在乎的是:父母們、孩子們,你們是否天天為生活、為生命負起自己當負的責任?更簡單的說,爸爸像爸爸、媽媽像媽媽、孩子像孩子,爸爸負責任就是好爸爸,媽媽負責任就是好媽媽,孩子負責任就是好孩子。   「自己的責任自己負,誰都不能影響誰的幸福。」 這是以諾、以樂兩兄弟從小耳熟能詳的家庭金句。負責任帶領家人彼此間有健康的關係,這也是家庭幸福與快樂教養的祕訣喔。   歡迎講座邀約、媒體專訪 #親職教育、#親子關係、#教養 講座歡迎洽談 [email protected] 內文節錄自《快樂教養:帶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愛之深責之切?

愛之深責之切?   「責」不是責備與謾罵,責是讓孩子清楚深刻地看見自己生活的責任,看清楚自己生命的價值,不是一味的邊責備邊干預。   有時孩子犯了錯,都還搞不清楚事態的嚴重性,許多聰明有能力的菁英型父母就會一肩扛下幫孩子收捨善後。   雖然孩子犯錯之後免不了一頓責罵,但責備完父母就會使用金錢或託關係解決問題。雖然父母以自己的社會經驗將問題解決了,但到最後,孩子們就會與現實脫節而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加上多數都不需要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且都未付出代價,孩子們也會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無法單獨解決面對問題,更因此失去自信。   孩子們就越來越精明,有的孩子學會用情緒去恐嚇勒索父母,有的孩子就整天足不出戶窩在家裡當啃老族。做父母的因為擔心孩子受苦不讓孩子吃苦,用盡一切心力給足了最好的教育環境,找了最好的老師,排隊安插最好的安親班、課輔班、美語教室、音樂才藝課程,在錯誤的期待中決定孩子的未來。再加上全力以赴瘋狂溺愛式的投入,最終的結果保證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如此一來,教養失敗其真正的原因就是父母自己……養出了一個看似聰明卻不懂得愛與責任的書呆子。   父母千萬不要剝奪讓孩子長智慧的機會,一個家的幸福絕對不是只由爸爸或媽媽創造出來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學習負上自己的責任,溺愛兒女就是插手干預家庭的幸福。 而孩子的責任是什麼?做父母就必須讓他們學會且負責到底,其過程就是學習紀律與順從。紀律是一種勇氣,順從是打從心裡的尊敬,這是一種家庭健康的人格特質。   歡迎講座邀約、專訪#親職教育、#親子關係、#教養 講座歡迎洽談, 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 # 內文節錄自《快樂教養:帶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   作者/台灣鷹爸徐柏岳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