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每年三月舉辦的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每次皆請到具備豐富神學底蘊的師長、傳道人擔任講員。令人振奮的是,即使講題極具深度,仍有非常多聽眾撥空前來聆聽,讓我們看到大家對知識、真理的渴慕!本次紀念講座由周學信、魏連嶽、張聖佳三位講員接力帶來與基督徒切身相關的主題,融合進時事資訊,聽眾可以一邊聽一邊想著如何將內
再次傳出有人嘗試「40天禁食而喪命」的事件,根據日前報導指出,一位非洲牧師想仿效耶穌基督,嘗試要禁食、禁水40天,卻在第25天時,因生理機能急速惡化,最終導致急性貧血、消化器官衰竭而身亡。針對此憾事,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周學信受訪分享「禁食的真義」,並表示,良好的禁食操練,
聖經創世記二章明確指出,神說要使人管理「地」,而現今人類卻常只重視管「人」,不重視「其他受造物」的屬靈價值,如此在神眼中還能稱為「稱職的管家」嗎?12日上午,「2022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於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實體與線上吸引許多關懷現況的牧者、教會領袖齊聚聆聽,以聖經的經濟視野,一同關注當前生存
近日,美國對台政策修訂及變動、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來台、大陸喊話及軍演等,連日沸沸揚揚,不免引起人們關注和討論。對基督徒而言:「是否該關心政治和公共議題?」同樣帶出許多反思與探討。針對此,中華福音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教授周學信,以「公共神學」角度出發,針對近日備受關注的國際新聞話題做出教導。他指出:
一條看似不起眼的亞麻布,竟引起全球科學家和宗教學者紛紛埋頭熱衷研究;這條名為「都靈裹屍布」(Shroud of Turin)的基督教歷史文物,為何如此出名、且令許多人著迷?原來是因為,它指向了耶穌基督的身世奧秘。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說這條布,事實上,它已「出名」逾百年,對於其「真偽」,至今仍是爭議性話
神學人不只會研究和教學,也身懷十八般武藝?台灣神學院林鴻信老師創作RAP歌曲,內容展現馬偕信仰精神。在神學老師帶領樂曲賞析中,得知許多歌曲在黑暗與死亡環境中創作出來,訴說在黑暗之中,神的良善值得信靠,在捆鎖之中,基督裡仍有自由!
疫情經濟焦慮?通膨下面對就業危機?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提高?禧年基金會昨日(30)舉辦「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線上視訊會議,以「疫情經濟-全球化、倫理與出路」探討當代經濟題目,集結神學界、經濟及產業界和教會領袖切磋,特別疫情持續延燒下,相信以聖經經濟視野,能在經濟大變動時刻,看見出路。
中台神學院建校70年,以「傳承、宣教、更新、拓展」為歡慶主題。為呼應主題,昨(27)日舉辦「中台70周年慶衛斯理神學研討會」。論文發表首場,從約翰衛斯理的教會觀,反思現今神學教育,是否有「更新」與「擴展」之處,中台神學院院長趙大衛與眾人期勉:「內在生命的『更新』,神國眼光和異象的『擴展』,是信徒一生持續要走的路。」
2月27日基督教研究智庫(基研智庫)在FB直播,由眾牧者一同探討21世紀的宣教策略,期待眾教會能夠不斷堅守「讓宣教成為宣教」,並提出常見的迷思,以及時代趨勢的提醒。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今(12)日舉辦一連三天的教牧研習會「馬偕講座」,主題為「神聖會遇—從聖經視窗到神學之旅」,邀請將於明年退休的台神系統神學教授林鴻信老師主講,分享三十年來在神學研究與教育上的耕耘結果。
上週末(3月7-8日),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與浸信會懷恩堂舉辦「周聯華牧師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活動包括專題講座、周牧師作品導讀、掛圖展等,原定7日晚間舉辦的紀念音樂會,因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考慮而延期舉辦。
2019年基督徒聯合書展講座中,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周學信牧師以「神聖閱讀的傳統」為主題,強調閱讀聖經與聖靈工作於基督徒屬靈生命成長是相輔相成的。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
未來十年(2020-2030)是否能成為台灣教會的「黃金十年」?基督教研究智庫昨(13)日邀請九位學有專精的神學院教授、教會牧者,舉辦「放眼教會2020-2030 TABLE TALK」,以各自的見解拋磚引玉,期盼眾教會共同集思廣益,真實活出上帝形像、迎向屬靈的黃金時代。
從2013年30萬人民走上凱達格蘭大道為下一代站起來,到2018年的公投,各項公共議題持續在社會和教會界發酵,面對公共參與基督徒應該如何因應呢?第30屆亞太兒少領袖特會於本月25日上午邀請到中華福音神學院周學信牧師在成人組分享關於教會參與公共議題。
如果一個人「失憶」了,你覺得他會遇到甚麼問題?
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賜給你們的地,你們遲遲不去佔領,要到幾時呢?」 -約書亞記18:3
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賜給你們的地,你們遲遲不去佔領,要到幾時呢?」
-約書亞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