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乾旱

【張文亮專欄】陪伴父親最後的日子

臺灣的民間流行一種說法,照顧阿茲海默症的人,由於不堪壓力的增加,精神的負荷,體力的付出,經常照顧者比病人先倒下,這種悲劇性的斷言,使照顧者一直籠罩在一股恐懼的氛圍。與父親經過此症,九個月來才漸體會,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說法,陪伴的日子仍有許多的體會與學習。   原來,生命是那麼俱有可塑力、重新學習與更新。這使我想到聖經所記:「耶和華(上帝)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以賽亞書五十八.11)   漸忘的節奏 「老」不是一種懲罰,而是生命自然的程序,老人的病症也不是一種悲劇,而是身體逐漸退化的徵狀。父親的徵狀,在斷層掃描下呈現的是「血管性的失憶」,隨著腦部血管的暢通與否,成為記憶與遺忘的起伏節奏,但是我們的情緒必須跳開這個節奏,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   7月底送父親到臺北石牌的老人看顧中心,我希望專業的照顧可以舒緩每日換藥擔心摔跤(他已在家摔跤四、五次)、夜裡走失、身體清洗,清除糞尿等壓力。原本期待看護中心老人間的互動,能夠補足他長期在家與他人的疏離。   滾球的運動 我每天都去看護中心看他一次,有次還在活動廳陪他與十多位失智老人,在個社工師的帶領下,玩保齡球(橡皮製)滾倒塑膠瓶的遊戲,父親被選為班長。他滾第一次瓶子沒有倒,堅持要滾多次直到瓶子全倒,這也感染了其他老人,大家都要如此。   那一天,志工剛好沒有來,我臨時擔任撿瓶子與球的任務,撿了約二個小時。開始時,每個老人冷漠的看著我,沒有招呼,沒有微笑,沒有多餘的眼神留給別人,大都直視前方。二小時後,大家有話、有笑、有鼓掌的…場面熱烈。我汗流滿面,彎的腰酸,卻發現我有陪老人玩保齡球的恩賜。   愛的無聲節奏 五天後,父親吵著要回家,就自己搭計程車回家了。這裡的凝聚力顯然沒有超過他離去的意志力,由於吵聲大,又用柺杖敲,看護中心只好讓他。父親逃離看顧中心,並沒有登上報紙,也沒有電視台現場SNG報導,但是看護中心、家裡、辦公室的電話卻不斷聯絡,後來父親抵達家門。   夜裡,我回家看他,他靜靜的坐在客廳的書桌前,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我也未提掛心的事。   就我而言,父親知道地址,能讓計程車司機開車回家,證明他對於地理空間還有記憶的功能。就父親而言,任何問題只留下一個簡單的想法,要回家就是要回家,沒有什麼好商量的。這是失憶老人的慣性反應。了解就好了。願上帝恩待,憐恤父親。   一個月後,父親安息。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