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鼓勵

【七千人網誌專欄】面對大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該如何行?

「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當我身處冠狀病毒肆虐的中國,坐在自己公寓裡時,我可能想不到更合適的禱告了。這是約沙法王的禱告—一個極其絕望但依舊充滿信心的王(歷代志下20:12) 整個世界都在焦慮之中,人們的眼光都聚焦在這個全球性健康危機上。中國的公司都推遲了復工、學校延期開學,國境線被關閉。最近幾天,許多航空公司都暫停了進出這個大國的航班。作為一個在中國牧會的美國人,我們留下來的決定似乎有破釜沉舟的味道。 我們的禱告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約沙法那上古時代的觀點比我們以為的更加適合2020年2月的處境。在他的處境中,以東的大軍正逼近猶大。但是約沙法所信的更大、更宏觀。他相信的神不僅僅能幫他面對潛在軍事打擊,也是能幫助他面對一切災難的神。他是這樣說的(歷代志下20:9,注意他強調了「我們」):   倘有禍患臨到我們,或刀兵災殃,或瘟疫饑荒,我們在急難的時候,站在這殿前向你呼求,你必垂聽而拯救,因為你的名在這殿裡。    約沙法不顧危難,有一顆信靠的心。即便面對瘟疫和災難,他仍向神呼求。   面對眼前的大疫情,我們也需要如此效法。約沙法在五個方面信靠神,是可以在今天幫助到我們的。   第一, 在懼怕中信靠神 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代下20:3)。他不是超人,他是普通人。無論在舊約時代還是在我們的時代,任何人相信神的第一步都是承認自己的軟弱。來到主的面前,告訴他你心中的懼怕,這可能是此刻的一劑良藥。我害怕、我沮喪、我憤怒、我孤獨、我受傷了、我已經精疲力盡。   訴說我們的痛苦並非對神的拒絕,當我們深深的信靠祂時,我們就變得誠實。約沙法選擇相信這位主,也是我們所呼求的那位神。信靠是我們必須做出的選擇,是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做出的選擇。   第二, 鼓勵他人信靠神 約沙法王尋求神之後,他宣告了一次全國性的禁食:「於是猶大人聚會,求耶和華幫助。猶大各城都有人出來尋求耶和華。」(代下20:4)這位王知道真正的幫助從何而來,不僅如此,他帶領百姓到那位幫助者面前。當我們身邊的人都抓狂了,當我們的鄰舍覺得天塌了,我們必須彼此提醒,我們所服事的是一位有愛,有慈愛,有權能的神,祂是哪位禍害不臨,災難不挨的神(詩篇91)。   當我們把憂慮通過禱告呈在神面前時,我們會體會到超越理性的平安(腓立比書4:6-7)。當我們經歷這樣的平安時,一種反文化,超驗性的盼望會反應在我們的行為中(彼得前書3:15)。畢竟,我們的信仰是個人的,但卻不是私密的。   第三, 呼求神 約沙法在5-12節的禱告具有示範性。他靠著神的性情而呼求,他仰賴的是神的應許和神過去的作為。禱告的高潮是這樣的:「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   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你可能與約沙法感同身受。面對這個你可能已經被它感染,只是沒有明顯症狀產生的病毒,你可能感到徹底無助。專家們遲遲不能確定病毒的傳播方式,這可能讓你的焦慮情緒加劇。當你看到病毒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時,一定會非常沮喪。這樣的話,請你加入約沙法承認自己無力自救的宣告,然而你的盼望在全能的神那裡。   我們有多少的禱告會以這樣一句話結束的?這恰恰是基督徒應有的姿態。靠著神的性情而呼求,承認自己的無能,單單仰望主。   第四, 牢記神的救恩 在歷代志下的記載中,神差派了一位先知提醒猶大:這場戰役不在乎他們,而在乎神(20:15)。他們甚至不需要爭戰;只需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20:17)!   這個小小的故事反應了每一個時代,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屬靈戰事。我們都面對致命的麻煩,對此我們拼盡全力卻無能為力。我們必須信靠一位「他者」,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戰爭。我們所信靠的那位是能夠為我們爭戰的,我們應邀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的救恩!   冠狀病毒的疫情可能在下周就穩定下來,也可能更加惡化。我和我的家人可能倖免於難,也可能成為感染數字裡增加的那一個。但是,我們會始終定睛上帝的拯救!並非因為祂會通過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來證明祂對我們的愛,乃是因為祂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羅馬書 5:8;約翰福音 3:16)   我祈求這次病毒會被根除,我的家庭健康平安,但無論接下來的幾周發生什麼,神都是美善的。我出門都帶上口罩,頻繁的洗手,但是這一切的努力不是我盼望的源頭。我希望我和我的家人都能活得長久,但我也明白生命的意義不是躲過肉身的死亡—這是徒勞無益的。生命的意義是預備自己,榮耀神並且以祂為樂,直到當死亡不可避免來到的那日。   第五,敬拜 約沙法信靠神,他也帶領眾人信靠神。讓我們來關注這終極之戰:敬拜。在歷代志下20-21章中,在最終的勝利來臨之前,王帶領百姓們敬拜:「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代下 20:22)   最後的這一幕如何成為信靠神的一部分?因為如果神是良善的,是可以信靠的,那麼即便在苦難中我們也可以敬拜祂。在重重危機之下,我們可以讚美祂。儘管病毒肆虐,我們依舊可以歸榮耀給祂。   這並不是神的命令,神也沒有讓約沙法王這麼做,招聚百姓組織一場敬拜並不是神發出要求,也不是操控神做事的手段。敬拜是我們因著明白上帝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會工作,而做出的回應。這就是尋求主的樣子。   次日,猶大人來到曠野觀看,他們的威脅解除了。我並不是說,只要我們開始敬拜,上帝就會神奇的解決我們的問題。我的意思是,你最大的問題—不信的問題—會在你開始敬拜時被解決。   盼望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基督徒,在面對冠狀病毒時,永不動搖地信靠神—哪怕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文章來源於福音聯盟/https://tc.tgcchinese.org/   (文章授權/七千人網誌/Jason Seville)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振華專欄】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氛圍

談到改變,一切關乎文化。什麼樣的文化可以改變人呢? 答案是鼓勵的文化。因此,當我們期待帶來改變時,就要刻意地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文化。鼓勵人,這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形成的氛圍,因為定罪和控告,甚至是威脅人就範,是人的天性。我們習慣性地說,你應該如何如何......,若做不到就開始控告:你就是不努力、笨、魯蛇,甚至開始恐嚇、威脅,再不改變就要如何如何等等。 控告、定罪、威脅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最多只是在委屈中,不得不做出短暫的改變,很快就打回原形,因此不會形成文化。若要形成文化,就要用鼓勵的方式,創造改變的氛圍;但是鼓勵人,並不是我們天生就會,而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好好想一想,甚至需要激發創意,才能鼓勵人。 過去當我想改變一件事,習慣性就是先想到定罪和控告的方式來表達;現在我會先停下來想一想,可不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表達?我需要一點時間來禱告,求聖靈給我創意,而不是直接說這不可以、那不可以,這不行、那不行,我希望能想出創意的方式來鼓勵人做出改變。 我在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看到很好的創意。大家都在排隊玩遊樂設施,卻沒有人抱怨、插隊。因為遊戲規則很清楚,你可以多花一點錢買「優先票」,就可以排在優先的走道;你也可以選擇插空位的走道,就可以快一點排到。如果你堅持兩個人要坐在一起,就慢慢排正常的走道;如果你時間不多,他就鼓勵你和朋友分開坐;如果你願意花錢,他就鼓勵你買優先票,不然你就乖乖地慢慢排隊。 讀經、禱告、傳福音都是神的命令,但我不希望用神的話定罪人、恐嚇人,讓人在恐懼中回應神,因為這不是神的心意,神期待我們甘心樂意地回應神。因此,我們要用有創意的方式去鼓勵人讀經、禱告、宣教,因為只有在鼓勵的氛圍下,才能形成文化,帶來真正的改變。 鼓勵人並不代表不需要責備人。用愛心說誠實話,是成熟基督徒的記號,也是使人生命長進的關鍵。「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我們要了解,很多時候責備一個人,是愛他的記號,「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來12:5-6)責備、管教,不是定罪、控告、恐嚇,而是在愛裡面誠實地指出他的罪,使他有悔改的機會;即使是處罰,也是為了提醒他該承擔的責任與該付的代價。 因此,在責備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在血氣裡,首先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為了愛,因?只有愛才能造就人;接下來要留意的是,不要以定罪或控告的方式來責備人,可以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他的身分,誠實地指出他的罪,教導他屬靈的原則,最終的目的是使他的生命可以長大成熟。 今年是教會以異象創造氛圍來領導的一年,讓我們開始操練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控告,創造一個鼓勵人的氛圍,因為只有以鼓勵的方式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文章授權/張振華牧師)

【朱家祥專欄】何謂福音?

何謂福音?福音的本質包含那些部分?有人說福音就是好消息,甚麼是好消息?請動動腦吧,要不然如何傳福音?各位想想,當你向別人傳福音時,你的內容是甚麼?假若方向不對,很可能傳錯誤的福音,而領人跌倒。這是我們信仰上的基本問題。也是關鍵問題。要不然如何成就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思考吧~   丟這個傳『福音』的問題給大家只是希望讓我們更了解我們所信的以及我們本該做的,思考我們做對了嗎?藉此反省和鼓勵。   傳福音是我們每一位得救基督徒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負責撒種,灌溉,施肥,除草,但能否收成是取決於上帝掌控的天候環境。福音一定要傳,但是不了解福音的內涵組成,則很可能誤導?所以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以下是我的看見。   福音的內涵包含兩部分:一是耶穌基督為擔當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釘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在富人的墳墓,三天後復活,40天後升上高天,坐在上帝的寶座旁,為我們代求,未來祂還要再來,做王千年,引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二是個人的得救見證,也就是描述個人生命的改變。   所以生命若沒有變化,是無法見證神的榮耀,也無法領人歸主。別人的見證永遠是別人的,雖有力量但張力總是不夠,所以個人的見證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若只有自己的見證,只是將人帶到自己面前。若只說耶穌基督,又會覺得離我們很遠,沒有關聯。所以傳福音當包含這兩點。   只是我經常發現傳福音的人,沒有開口說自己生命的轉換,得救贖的經歷,只說別人的生命故事,往往果效有限。如果無法敞開自己,很難將耶穌基督的愛打入人心。所以每一個基督徒一定要把自己得救的見證,尤其是從不信到相信的經歷,簡潔有力的整理成三至五分鐘見證,加上耶穌基督的愛,就可以成為領人歸主的寶劍。   上帝總是在我們掉到谷底深坑時適時伸出那慈愛大能的手,將你拉到安穩喜樂的平台。救贖是每一個基督徒必經的道路,因為沒有救贖就不懂救贖,也無法成為救贖的器皿。你的低谷深淵在哪裡,你的恩典也在那裏,福音也在那裏。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