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鼓勵

【梁蓓禎專欄】孩子有「選擇性緘默」?

前幾天跟一些朋友聊天,聊到了有個孩子被檢定有「選擇性緘默」,他的媽媽非常的難過、無助,不知如何是好...   我突然想到了我身旁有些孩子也是不太講話。有個剛升小一的孩子剛來上學時,我從來不曾聽過他的聲音,老師說上課時他也是屬於安靜無聲的。只有看到媽媽時,才有聲音!但是媽媽說孩子在家還會跟他們發脾氣,大聲吵架,不過在學校,我真的不曾聽過他聲音。我常跟其他老師開玩笑說,在他的內心世界中,他自己住在二樓,所以當聽到我們問他話,他需要從二樓走到一樓,再思考,然後再回答我們,所以時間需要比較久一點。   雖然我還是聽不太到他的聲音,但我還是會問他的意見,一次兩次的問他,找到機會就跟他說說話、鼓勵他。後來當我同樣的問題問了第二次第三次時,我開始會看到嘴型,會聽到一些微弱的聲音了!   開學到現在3個月了,現在我可以清楚聽到他的聲音了,不只有聲音,甚至還可以主動跟我對話,我說:這孩子終於從二樓回到一樓了,可以直接跟我們對談了!   其實我想我們這小一的孩子應該是對環境的陌生,對老師的不熟悉,導致他不想開口講話。所以我們也不急著逼他講話,而是讓時間加溫感情,讓他對於我們、對於整個新環境都能越來越熟悉,自然卸下心防,就像在家一樣的安心,就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談笑風生了!   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放心的成長吧!   同時,我也想到另外一個孩子,孩子大概兩歲多,應該是個語言大爆發時期,同期的其他孩子都很努力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但這孩子對外人不太講話、不太互動,即使是花時間陪他玩,熟悉的哥哥姊姊,也都不太講話...。有次看到了保母與他的相處,我想這或許也是一個可以觀察的部分。   有次孩子正在玩玩具,但爸爸突然抱起了他,他可能被嚇到了生氣或是不能玩玩具,一直想要掙脫爸爸懷抱,但沒有講話,只是一再的用力掙扎。後來無法掙脫,只好一直哭叫,下一刻保姆過來從爸爸手中接走孩子,一邊抱他一邊安撫他,給他吃東西、給他玩玩具讓他停止哭泣。   我看過幾次當孩子哭時,保姆的處置方法,就是努力的想盡辦法用玩具、食物、或是轉話題,想要讓孩子停止哭泣。   保姆非常的認真,在「讓孩子不要哭」的這件事上,不過可能也失去了讓孩子可以「表達」的機會,當孩子哭泣時,這樣的情緒一定有狀況或有委屈,或許家長不喜愛孩子一直哭,或是聽到哭聲,所以能夠讓孩子當下「不要哭」或許是首要考量,以免家長擔心。但大人直接猜測答案,給予行動安撫,長期下來可能會讓孩子習慣不表達,而是用「哭」表示他的缺乏,讓大人來猜測他的需要。   其實當孩子有情緒時,在當下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表達」,透過詢問的方式,讓孩子「嘗試說出」他想說的,「我不喜歡爸爸突然抱我」、「我想要玩玩具」....。沒錯,孩子可能還不太能清楚完整地表達他所想的,但是「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可以開始「表達」,讓孩子練習說話,讓孩子練習說出情緒。這或許在當下對於安撫孩子的情緒來說,會比較費時,也會比較費力,但我相信長期來看,對孩子的表達會很有幫助。   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需要大人怎麼協助...,我們不是不安撫孩子,而是在我們下出決定行動之前,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況,想要被擁抱,也可以在孩子嘗試表達後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而不是在孩子應該可以試著表達時,先直接句點了孩子。   熟練的大人或許可以快速地猜到如何安撫孩子,直接給予安撫!但其實孩子也失去表達的機會,久而久之,或許也就覺得沒有表達的必要,畢竟身旁大人會很熟練地知道如何處理、如何與他相處,但,當身旁的人並非熟悉的人時,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了....,因為我們可能毫無頭緒!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有些事情急不得,老一輩人的智慧「呷緊哢破碗」,給成長的孩子多一點的時間吧!小時候長得健康,長大就更可以跑得快、跑得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鴿子眼專欄】培養感恩的態度

抱怨,在我們的社會中十分常見,通常沒甚麼大不了。但有時候,抱怨會隱藏在批評和反饋的外表之下,或是言論自由的包裝中。甚至是在我們日常的對話裡。   當老闆提出不合理的臨時要求,或被惡言相待,或是我們愛的一個人(對我們)很沒有耐心或極其嚴苛,我們會開始覺得沒有受到尊重,甚至被冒犯。而我們表達那個情況時的用詞,常常不怎麼安慰、造就、鼓勵人。   我們以為自己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感覺(帶著不太高興的情緒),這其實就是主所指的牢騷和抱怨,是非常危險的。   腓立比書2:14-15提醒我們:「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避免抱怨很好,但更有益處的是培養一個感恩的態度,可以轉變我們的眼光,並且幫助我們專注於真理和真正重要的事。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4-7)   神不僅命令我們要感恩感謝,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藉著聖靈的能力活出這一命令,而且耶穌也在自己與父神的對話中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11:25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太26:27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約11:41   獻上感恩,來自於意識到我們作為基督的門徒一切都已為我們成就,並且知道一切都是我們作為神的兒女所領受的。不要贊同那些控告、認為神不公平,或是對生活不滿的聲音。我們可以尋求主的眼光,看見我們是何等蒙愛的,那些為我們成就的可以進入永恆。我們要在這樣的光中面對那些消極的時刻。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好像生活就是哪裡「不對勁」,但其實我們常常需要主來改變我們的眼光,看見祂正帶領我們所經歷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眼睛需要被打開,看見真理,主放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因此我們才不會讓那些消極的事物阻攔我們的眼光,或是放大那負面的影響。   祂為我們成就了大事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6-17)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1:3-5)   祂更新我們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6-17)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19-20)   祂已賜下極大的豐盛給我們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羅6:14)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0-11)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後1:3)   國際禱告殿負責人畢邁可在近期的一篇講道中,談到培養一個感恩的態度何等重要,是在這地上生活中得勝的關鍵。當我們把感恩當作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從我們的思想和言語中消除抱怨,和缺乏感恩的心態。可以參考這篇講道,在神的啟示中學習改變我們外在、言語和態度的實際方法。   http://www.ihopkc.org/resources/blog/cultivating-attitude-gratitude/ (文章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以斯拉專欄】創造未來的信心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是創造未來最大的能力。現今我們因著過於擔心未來而焦急不安,也出現許多對未來悲觀的論調。我認為這種失去自信而悲觀的氣氛,遠比社會經濟情況更令人擔心。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陷入經濟大恐慌時發表演說宣告:「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我深信,只要丟棄懼怕,重新孕育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就能克服重重難關,沒有任何障礙能阻擋我們前進。   有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展開徒步穿越沙漠的冒險之旅。烈日下的沙漠異常高溫,準備的水也快要見底。兒子累得好像隨時都會倒下,父親則鼓勵他說:「再忍耐一會兒,很快就會到達村莊了。」   再走不久,他們看見墳墓,一見到墳墓,兒子就腿軟跌坐在地上。「爸爸,墳墓裡一定埋著像我們這樣缺水渴死的人。」父親笑著扶起兒子說:「孩子,不要擔心,墳墓代表了有人住在附近。」果然再走不久,父子就抵達有人居住的村莊。   同樣是墳墓,對兒子來說是絕望,對父親而言卻是希望。今天,在我們生命中流露出的不安、挫折和絕望的徵兆,都告訴我們要再次來到神的面前。假如我們能謙卑懇求神,緊緊抓住祂應許的話語前進,不久,就會到達墳墓後方的村落。   文章摘錄整理自《挑戰信的偉人》/李東元   http://www.ezra.com.tw/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金聖惠專欄】扶持他人從失敗中站起來

若有人在廚房把盤子打碎,我們就會認為她洗碗的工夫還不到家。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她可能正是要接受稱讚的人呢!   做任何事都會有失手的時候。故意不專心工作,結果卻失手當然是不行的;但是在努力工作的當兒,若一時不慎失手,卻需要安慰和鼓勵。   因為,在客廳悠閒地看書或看電視的人當然不會把盤子打碎,只有在廚房用心做飯、洗碗、做家事的人才有機會把盤子弄碎。   若只看結果,那可能是打碎盤子的人錯了,但是看過程,就會發現其實不一定是她的錯。因為假如她沒有去洗碗,她就不會打碎盤子。若害怕失敗而不去行動,那成果就就永遠不是你的,和你毫無關係。   常有什麼事都不做的人,老是責備做事失誤的人。不該壓制那些認真做事的人,反倒要予以安慰,免得他們陷入挫折,還要激勵他們,讓他們日後可以做得更好。   你看過一生出來的嬰兒就能高興地到處走路嗎?誰都不會責備剛剛學步跌倒的嬰兒,反而會鼓勵他做得好。當孩子不乖乖地躺著或是坐著,反而?了自我成長,開始冒險地跨出步伐時,我們不知道有多寶貴和高興呢!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一邊經歷做錯事、挫折和失敗,一邊在世上學習著完成事情。因此,在人生旅途中,遇見打碎盤子的人要理解。要思想:他正努力想要往前跨出一步啊!   若能鼓勵他,他就得到勇氣得以更努力地工作,當然也會得到更好的成果。   有一句俗語叫做:「七跌八起。」這是說雖跌倒七次,還會再站起來的意思。我們要成為在他人跌倒的時候,在旁邊幫助他重新站起來的人。   文章摘錄整理自《平靜風浪的主》/金聖惠 https://www.pcstore.com.tw/ezra/M50288262.htm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