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亞洲

【泉源之聲專欄】家事可以「公平」分配嗎?

台灣離婚率已是全亞洲之冠,原本是人人所期待的幸福長久婚姻,也已漸漸要走入歷史。最夯的明星演員,才不久前公開倆人的婚姻喜訊,再過不多時就聽到不外乎是因「個性不合」而離婚。根據內政部統計,108年國人離婚對數計5萬4346對,半數離婚者婚齡未滿9年,其中結婚未滿5年者共1萬8816對,為近10年新高,平均每天有149對怨偶決定結束婚姻關係,但事實上,造成這樣的結果往往在於:人們覺得只要彼此相愛就可以進入婚姻,而進入婚姻也是一門進階版的學問。   現在的社會的型態,似乎「雙薪」家庭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往往夫妻倆人下班回到家也都精疲力盡,最實質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是~「做家事」,這也常成為引爆爭執的導火線。加上另一半又不願意做家事,怎麼辦?而我們也容易有個迷思,既然夫妻倆都在上班,我們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公平」來分配家事吧?其實是否「公平」分配,並非是用人的理性來判斷,只有 神才能判斷是否有「公平」性!所以做家事是難以用人的判斷來說是否公平。   聖經哥林多前書13:4-7:「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這是我們在祝福新人的祝歌或婚姻頌詞中常聽到的。夫妻倆人是因相愛、相知而走入婚姻,一開始新婚時常會因做家事、瑣事而意見不同發生爭執,但如同經文所說,婚姻中不是要學習「不求自己的益處」嗎?在婚姻裡,學習因愛的緣故,相互體諒、甘心樂意去做,而並非只是要求!這是我們一輩子都得學的功課。但我們試著用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比「做家事」更加重要的事,就是「經營夫妻倆人的關係」。曾聽一位屬靈長輩說:「相愛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吵架、鬧彆扭呢?」婚姻中應該製造更多愛的關係,讓彼此透過溝通、相處更懂得相互體諒、建立夫妻間愛的元素和氛圍。這所產生出的影響力,不只是夫妻關係,當孩子們看見父母親的相愛、珍惜彼此時,孩子是會有安全感的,是有榜樣讓他們學習的。   我們也往往在婚姻中,試著想改變對方,要求對方「符合」我們所期待的標準,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不諒解、爭吵、抱怨、難過、心碎…接踵而來,我們更容易落入到一個死胡同內走不出來,難道這真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美滿的婚姻並不是碰到最好的人,而是能在相互扶持中,成為更好的人。」我們常祝福新人,在婚姻中不是1+1=2,而是在夫妻關係上變成0.5+0.5=1,更在相互支持、彼此成長、相互分享愛的家庭中,倆人絕對會是1+1=無限大的影響力及祝福!   當我們從「愛的關係」的角度來看,要不要「做家事」或它是否「公平」分配,已經不是我們真正所在乎的,因著相愛,另一半不做家事,我們就不勉強他做,不是要試著改變對方,而是我們自己先改變,我們先懂得去欣賞對方,讓夫妻的關係不因問題而卡住,乃是在生命的深度、寬廣度更加成熟,成為祝福。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洪岱伶姐妹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上課時老師討厭我,怎麼辦?

同學,上課時老師討厭我,怎麼辦?   S教授第一次上課,他先講笑話,全班笑成一團。我不懂他在說什麼,不知道好笑在那裡,就沒有笑,他瞪我一眼。   以後幾個禮拜,他每次上課都先講笑話,全班愈笑愈誇張,我還是聽不懂。他講完笑話後,瞪我的時間就愈久,表情愈古怪。有一回,全班大笑時,我陪大家笑。沒想到,他忽然中斷,盯著我說:「怎麼你也笑了?說明一下,剛剛我說什麼,你以為好笑?」   我一時說不出來。他說:「亞洲人,就是不懂幽默。」以後,他講笑話,我低頭看課本。反正,我來上課是為課本的知識,又不是來學講笑話。   我去請教比爾教授:「他這樣表達,是不是歧視?」他嚴肅地看著我說道:「你要學習,在任何地方,遇到任何不順利,都不要用『歧視』的角度去看問題。」我繼續問:「他難道沒有歧視?」   比爾教授說:「他的表現,只在證明他的品質不高,道德低落。這種人的看法,你也不用太去計較。」   「那我可以將門課退掉嗎?」我繼續問。比爾教授說一段,對我很有幫助的話:「我不認為那門課有多重要,他所教的學問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仍建議你繼續修那門課,你將學到比上課,更重要的內容。」。我聽比爾教授的話,我相信他是為我好。   學期終了,我還是聽不懂 S教授的笑話,也不隨夥裝笑。他瞪我,我就瞪他。他瞪我久,我也瞪他久,頗有相看兩不厭的樣子。   感謝主, S教授的笑話,後來越來越不好笑,全班的笑聲越來越小,他轉去瞪別人。   其實,我是利用他瞪我的時間,禱告主耶穌,幫助我。即使我考試不錯,學期末他給我B-的成績,我沒有什麼意外,也不難過。   同學,我體會到有些大學老師,只是「身份」上的優勢,不是「生命」上的高水準。上帝給我的帶領,是讓我在負面的事上,學正面的功課。在討厭我的人身上,也可以體會上帝的美意。   上課時老師討厭我,怎麼辦?上帝不討厭我,祂稱我為義,就好了。   後來,我回到台灣大學任教,某個學期同事休假。系上安排我代課—「廢水處理工程學」,我選課本時,發現有一本新書,內容還不錯。我決定當課本,那本書的作者,就是S教授。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愛要說出來

亞洲人不善表達愛??   常常會發現很多的爸爸媽媽在面對小孩子時,很容易對他們闡述愛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看見爸爸媽媽對他又抱又親,還會一邊告訴他有多愛他多喜歡他。   不過好像隨著年紀越大,有些家庭好像就會越來越少擁抱,可能是孩子也長大,對於肢體接觸的需求,也逐漸降低。也可能是孩子長大,會讓爸爸媽媽生氣的點,也越來越多。所以好像孩子越長越大,擁抱、說親密話語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同樣的,當然孩子對父母擁抱、溫柔的話語也就越來越少,當有爭執時,很容易會直接情緒性的字眼出現。因為在他的資料庫中,已經很少出現溫柔的話語,如「你好棒」、「我好愛你」...等。   一般「傳統」的家庭中,爸爸媽媽、長輩會想說,你都長大了,當然要好好的「管教」。況且,我都生你、養你,難道你還不知道我愛你嗎?   其實老實說,有陣子不說,是會忘記的,或是說,頭腦知道,跟心裡感受到是有距離的!   當孩子接收到的比較多是,你功課怎麼樣....,你吃飽沒......。你作業寫完沒,你怎麼又這樣?講好幾遍?你難道不可以怎樣嗎?   當太多的話題總是出現在「指示、命令」,孩子感受到的溫度,應該就剩下「把事情做好」,這樣的關係吧!   越長越大,擁抱變少、愛的話語變少,雖之而來的是「指導性」的話語,真的不太容易感受到「愛」。不是因為愛變少了,而是我們越來越少講到愛!   但連我們都希望是被接納、被喜愛的,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越大越容易會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當他將行為與你是否愛他歸成因果時,要再找回彼此的心就又更加的困難了!   常常抱抱自己的孩子,告訴他說你有多喜歡他、多愛他吧!   或許孩子大了我們不習慣說愛,但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用愛的話語來鼓勵孩子的成長過程,讓他對於愛是放心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也就比較不容易因為「感受不到愛」,甚至是「感覺同學比較愛他」,而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都期待有更美好的關係,而愛是最大的力量!   不只愛,更要說出來,讓對方能更直接的知道。   孩子,我愛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