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魯益師

【提摩太 凱勒專欄】我需要一張紙來表現愛

「聖經說,一種事物若不先經死亡,不會真正有生命。把初有的興奮感保留住,根本無何益處,也是最笨的事。讓那興奮走吧!讓它死去吧!接受經歷死亡的經驗,走入接上而來的更深邃的興趣和幸福的天地,你才會發現自己已生活在充滿新的興奮的情境中……」   這種轉化如何成為可能?我想它可能以下面這樣的形式發生:當我們剛開始受到某人吸引時,我們想著「我想要留在這種狀態中!我不想失去這種激情。」但如我們曾說過的,那種自我衝動不可能維持,在學習如何愛你真正與之結婚的那個人的道路上,它也不可能帶你走得長遠。沿用魯益師的比喻,你必須讓你愛情這種不太成熟的化身「死去」,若你想要它再復活而生的話,你必須堅持對行動的委身,在愛心裡服事,甚至當,不!特別是當你感到不太喜歡你的配偶,不覺得受到他或她吸引的時候。而你越是這麼做,你會緩慢但卻堅定地發現,你更偏重自我的吸引,就正轉化成另一種愛,其更多的特徵是在於對另一個人謙卑、驚喜地接納和欣賞。你所發展成熟的愛,會更智慧、豐富、深刻,更不容易變化。   可悲的是,很多人從未經歷這種狀況,因為他們接受了文化中對婚姻的定義,而當刺激淡化時,他們就覺得該換換配偶了。這種對事情的看法,讓已婚者很容易受到婚外情的攻擊,因為你很自然會遇到其他有吸引力的人,他們會帶著承諾表示,可以找回起初你與配偶關係中的刺激。   「我們從小說和戲劇裡得來的另一個觀念,認為“相愛”是難抗拒的事,就像麻疹出現人身上,突然而來。因為有此信念,有些已婚的人遇到有別人喜歡他,便認為原有婚姻是失敗的,放棄不要,去另結新歡……但這種喜歡會不會變成我們所說的“相愛”,絕大部份不能由我們決定。一個腦中充滿了小說、戲劇和情歌的人,一個身體裡頭充滿了酒精的人,很容易把任什麼喜歡之情變成相愛之情;就像你走的小徑上有條小溝,雨水落下都會流入這溝中:你若戴的是副藍色眼鏡,眼前所見一切都會變成藍色。這,當然是咎由自取,不能怪人家。」   所以,當有人說「我不需要一張紙來表現愛」的時候,你也許可以說:「哦不,你需要。若你愛的方式就像聖經所描述的那種愛,那種兩人想一起分享生命的愛的話,你應該沒有任何困難去做合法、持久、排他的委身。」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提摩太 凱勒專欄】與上帝完全的相遇

一場交談,一次相遇   我們在這有了一個禱告的定義,既能肯定人類禱告的廣泛性,也能幫助我們做出重要的區分。所有的禱告都是對上帝的反應,在任何情況下,上帝都是發動者—「聆聽」總是在求問以先。除非上帝先臨到我們,否則我們絕不會向祂伸出手。   然而並非所有禱告都是一樣的,或是都能同等有效地與上帝建立關係。我們對於上帝是誰的認識越清楚,我們的禱告就會越好。直覺禱告就像緊急信號燈,是對於上帝現實的籠統感受的反應;但作為屬靈恩賜的禱告,則是真實、個人性的交談,回應上帝具體、言語的啟示。   但是禱告還能不止於此。我們很多甚或大多數的交談,相對而言都很膚淺。人們可以互換資訊但卻不必太自我揭露。但有些交談卻可以很深入,我們感到雙方所揭露出來的不只是資訊,而是自己。此時交談就變成一種個人性的相遇,一種真正的連結。   魯益師(C.S.Lewis)在其小說《那股邪惡的力量》(That Hideous Strength)中,講述了其中一位人物:簡.司徒多克(Jane Studdock),在一場關鍵對話之後的轉變。她曾經認為「宗教」就像一縷香煙,「從特別有慧根的靈魂上發出,升到歡迎它的天庭,」而天庭再以各種獎賞和祝福來回應。現在她腦袋裡卻突然有了一幅非常不同的畫面,不是我們向上的努力,而是「上帝……伸出祂大能、智慧的雙手來創造和修補。」然後基於這個新訊息,她感到自己來到「一位有位格者的面前。迎接她的是某種期待、耐心、堅定,而中間沒有面紗或保護。」上帝與她相遇。結果,一切都改變了。「草叢下的泥土、道路邊的青苔,還有小石頭砌成的路肩,都沒有顯而易見的變化,但它們都變了。有一道界限被跨越了。」   幾乎馬上就有聲音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先是正面進攻:「『要當心,先退一步,保持清醒。別忙著跳進去』它們說。」然後是更狡詐地力勸她把這種感覺,變成一種使生活可以更豐富的經歷,用以幫助她更好地去享受當前的生活。「『妳有了一次宗教的經歷。這很有意思,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現在,妳可以對十七世紀詩人有更好的理解!』」敘事者魯益師補充總結:「但是,她的防線已經被攻破了,所以這些反擊並沒有成功。」   魯益師為這一章下的標題是:〈真正的生活就是相遇〉。的確如此,而且這特別成立於在基督裡的生活。當簡遇見上帝時,她的生活就改變了。聖經談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時,就是視之為知道和被知道(加拉太書四:9;哥林多前書十三:12)。目標不是只是分享觀念,而是分享我們自己。交流可以導出雙向的個人性揭露,產生一種只能稱為「動態經歷」的結果。巴刻(J. I. Packer)在其名著《認識神》(Knowing God)中寫道:   「認識神和人與人一切直接的關係一樣,是個別的交往……認「識神不止於知道關於他,而是當他向你敞開時與他交往,當他注意你時由他對付……朋友……他們用言行彼此敞開心懷……雖然如此,仍然請勿忽略認識神的感情的關係,也是理智、意識的事,否則就實在不可能成為兩者之間深刻的關係。」   所以,最完整意義上的禱告是什麼?禱告是在上帝透過祂的話語和恩典,開始一場交談之後,繼續這場交談,並最終變成與祂完全地相遇。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