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公布數據,目前台灣整體疫情在可控制的情況中;不明感染源個案數低於10例,已持續一個禮拜以上,疫苗接種率也預估在月底達成25%的目標。七月27日起防疫警戒將由三級降為二級,以下整理出與教會切身相關的重點。
26日確診本土病例10人(含居隔陽性5例),有3例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國際疫情仍非常嚴峻,國外無論有無施打疫苗,許多地區都有疫情反彈的情況,故仍需提高警覺。」
因此,七月27日至八月9日疫情警戒降級,明文「試辦兩周」,不排除在有任何異樣時隨時改變。
通案性防疫指引原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放寬室內外集(聚)會活動人數,從室內5人數調寬至50人,室外10人放寬限制為100人,以下為通案性防疫指引原則:
1.除飲食外,全程配戴口罩
2.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3.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1平方米/人)
4.室內人數限制50人,室外人數限制100人,若超額則提出防疫計畫
5.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防疫說明圖卡(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教會相關調寬措施
1. 可實體聚會
可容留人數以室內每人至少 2.25 平方公尺計算,原則最多 50 人;室外以每人至少 1 平方公尺計算,原則最多 100 人。在此規模以下之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主辦單位,免提報防疫計畫。
落實原則性防疫措施,包括: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飲食。禮拜過程,須採梅花座,並保持室內前後左右1.5公尺社交距離。
實施人流總量管制的部分,服務或引導人員視情況佩戴面罩。教會場所內,也應由專人定時清潔場所、設備及用具。
2. 可進行愛筵
教會禮拜後可進行愛筵,但不提供「供人夾取之自助餐或合菜」;提供簡易餐點者,以餐盒及瓶(罐)裝飲品為限,採梅花座並固定座位,餐桌須架設隔板並保持桌距,用餐期間得暫脫口罩。
3. 表演者可以脫口罩
活動現場的演出人員,必須檢附3-7天內快篩的陰性證明才能脫口罩;陰性證明原則上以七天為主,每周要快篩一次,但根據個案有不同的疫調需求,會變為三天,特殊狀況須根據衛生單位要求為準。其他:禁止飲食,舞台和座席之間須至少間隔三公尺。
防疫說明圖卡(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提報防疫計畫,室內聚會上限人數100人
教會可依據「宗教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擬具防疫計畫,內政部已備有「宗教場所防疫計畫(範本)」,可供宗教團體參考填報後,報送主管機關審查。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在做好各項防疫措施之前提下,放寬可容留人數至室內最多 100 人、室外最多 500 人。
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報送的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地方性宗教財團法人,則是報送公所初審後,轉直轄市、縣市政府。
宗教團體擬具的防疫計畫,應包含6個面向:
(一)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名冊。
(二)宗教場所人員健康監測措施及異常之處理機制。
(三)宗教場所內部人員衛生措施。
(四)宗教場所環境清潔消毒措施,包括清潔消毒方式、範圍、頻率及負責人員。
(五)開放民眾入內之防疫配套措施。
(六)發現可能確診者或確診者足跡所到之應變措施。
防疫計畫6大面向(來源:內政部)
內政部相關連結》
婚宴、公祭可開放
1. 婚宴
遵守人數原則: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為上限。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建議可在座位上或台上統一敬酒。
2. 公祭
公祭採代表制,入座須採梅花座。落實原則性防疫措施,包括: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飲食。
因各縣市殯儀館大小不一,由各縣市政府在防疫原則下自訂地區禮廳、靈堂的人數規範,應避免同一時段人流過多。並特別請各級機關行政首長、民意代表,一同配合不參加公祭和普渡,以作為表率。
防疫說明圖卡(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仍須關閉之場所及不開放的活動
1. 休閒娛樂場所: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
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維持不開放,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但實體課程不開放。
3. 非固定地點宗教活動不開放
遶境、進香、遊行等非固定地點宗教活動不開放;普度後福宴、平安宴等具聯誼性質的餐會,仍禁止辦理。
精選要聞》
原來上帝對工作的心意是這樣!人類犯罪造成工作觀墮落,從「創造神學」再思工作與休息
出車禍竟毫髮無傷,神說:你是我愛子 曾「患憂鬱症、被網路霸凌的醫師」靠主走出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