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近日疫情尚未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延至6/14,各級學校同步停課!多數民眾配合政策待在家中,然而天天零距離相處,也使家庭成為「情緒壓力鍋」,衝突與爭吵在所難免。世界各地因為在家防疫,爭吵、家暴的新聞暴增,日本甚至出現「新冠離婚潮」。相處時間變多了,你是否覺得對方越看越不可愛?情緒衝突該如何化解?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陳宇嘉校長,分享幾個避免衝突的表達方式,以及遇到衝突時該如何化解的好方法:

 

讚美很重要

家人之間相處的密度增加,衝突的可能性也會增多,陳宇嘉校長鼓勵大家要多以讚美的方式溝通。不管對方做得好不好,先觀察能讚美對方的事情。當一個人被讚美、被肯定時,他也會樂意接納別人。

 

當我們發現孩子自動自發洗漱完畢,不論他有沒有把廁所搞砸,或是頭髮亂糟糟,我們首先要耐住自己的性子,觀察任何值得我們鼓勵的事情,先給予孩子讚美:「哇!你已經自己刷牙洗臉了呢!做得真好!

 

陳宇嘉校長提及,我們常常會用批評的表達方式,指出對方的疏失,來期待對方進步;但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卻容易造成傷害。如果我們以較中性的表達方式,如:「你的髮型很特別」取代「你的髮型很奇怪!」,並再從對方身上找到一些能夠讚美的地方,向他表示你對他的喜悅,這樣的正向表達,會讓對方覺得受到鼓勵。

(圖/Shutterstock)

接納彼此不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和邏輯,很多時候我們會不小心,一昧地使用自己習慣的方法來做事情,要求別人也要配合,甚至覺得「其他人的方式都不對!」但是其實任何做法都可能是「對」的,只是邏輯和思考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包容不同的做法。

 

學會「淡定」

家人之間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或者不同的意見,我們應該學習多一點觀察,放慢回應的速度。當家人的行為、想法使我們不舒服的時候,「淡定」是最好的方式。聖經上也有提及我們應當「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19

 

建立「分段互動」的時間規劃

平常家人各自在外面工作,回家後的時間比較少。但現在整天都在家裡,陳宇嘉校長建議,家人間可以討論規劃分段的互動時間。例如:早晨一起讀經禱告、下午唱詩歌、晚餐後玩桌遊等。

 

建立起固定的家庭互動時間,可以讓家人從中得到彼此的關懷。父母也可以在過程中,觀察孩子的內在思考、價值觀,並能適當地做互動與溝通,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過程。

(圖/Shutterstock)

如果發生衝突了怎麼辦?

遇到衝突,第一時間要「淡定」,可以先離開現場環境,不讓衝突發生。到另一個空間,舒緩自己的情緒後,再開始思想對方話語背後的意思,思考可以怎麼面對。

 

陳宇嘉校長指出,有時候語句中會有情緒的字眼口頭禪通常令我們不舒服的,不是對方想對我們表達的意見,而是這些情緒的語詞

 

試想看看,我們是不是曾經都說過這兩句話:

「你說的是沒錯啦!但是你講的這句話讓我氣得不得了!」

「你說的那句話讓我很生氣!」

(圖/Shutterstock)

 

陳宇嘉校長提到,解決衝突的重點是:

1. 忘掉對方講的任何情緒語詞

2. 回到對方語句背後的邏輯跟想法

3. 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

 

解決問題不是面對情緒的語句,「感覺導向」的處理方式會使整件事情變得情緒化,無法與對方有良好的溝通,也沒辦法真正地理解對方內心的想法。

 

三代同堂的父母

三代同堂在台灣很普遍,如果你是為人兒女同時又是父母,在與長輩的教養觀念上,很有可能會產生衝突。陳宇嘉校長分享,長輩們(祖父母)有時候急於提出意見,表達方式很有可能會使我們或孩子不舒服。

 

在這時候,我們可以正向地溝通,先讚美並接納他們的意見,讓長輩們感覺受尊重;而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長輩,並與孩子分享爺爺奶奶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思考可以如何彈性地配合長輩的建議,且與其討論溝通

 

身為夾在中間的世代,雖然困難,但是要學習成為雙邊的橋樑,對雙方意見都先提出鼓勵和接納;至於實際執行的做法,就能更容易進行討論和理解。

(圖/Shutterstock)

做家事衝突多

以「餐後洗碗」為例子:有些人認為吃完飯必須馬上洗碗,有人卻又認為可以休息一下再洗!這些觀念沒有對錯,但是一家人之間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該聽誰的呢?

 

陳宇嘉校長建議,其實這些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沒有對錯之分。我們常常會以自己的觀點做事,也要求別人要照做;但是,這樣衝突必定會發生。我們應該先把自己擺一旁,不要急於要求對方做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邏輯,在當中應該要有彈性地協調,傾聽對方的看法跟做事方式。不妨讓對方以自己的步調來完成家事,如此也能化解不必要產生的衝突。

 

找出獨處的時間

陳宇嘉校長分享,可以找到一些時間讓自己獨處,給情緒有宣洩的時間。不論是在房間,或者任何一個安靜的角落。在獨處中學習自我反思(省)、讀經、禱告。其實很多衝突與情緒,都能藉著禱告得著安慰。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最後,陳宇嘉校長鼓勵,家人之間互動要保持讚美與鼓勵。擁有互助且支持彼此的心態,才是解決衝突最好的能量!

 

精選要聞》

4大原則「思危轉安」 興起轉回走神道!

艾成自行送餐至醫院、餐廳堅持營業 深信「疫情艱難中,更顯現出對神的盼望!」

另一半出現之前,你可以先為他做的7個禱告

 

在今日報的感動,想讓您知道》點此奉獻

 

立刻加LINE,熱門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