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日迎來冷氣團,天氣又濕又冷颼颼,提高離開溫暖被窩的難度,不過冷天賴床的狀況,其實不全是因為貪睡、晚睡,還可能是生活型態、睡眠型態被打亂所致。
對此,腦神經回饋訓練教練揭密「睡眠」這檔事,從科學和屬靈角度著手調整,每晚安睡在主懷,並擁有良好睡眠品質!面對新春開工日,需要起床新開始!
早起困難,不只有你
「復興每一天,靈命保新鮮!」主恩慕義堂從周一到周五,早晨7時與晚間10時,每時段半小時的「主恩晨光、主恩夜光」,牧者透過網路與弟兄姊妹連線敬拜、晨更、分享靈修心得。
主任牧師陳秋信常在7時前就於群組貼上自己的靈修心得,針對議題,他表示,若不是擔負傳道人之身分與職責,很可能也會不想早起靈修,所以有早起困難的人,你,一點也不孤單。
與屬靈夥伴連線靈修,是否有助培養早起?
他詢問幾位穩定參與主恩晨光的弟兄姊妹,有些人說,若沒有喜歡禱告,就無法成為早起上線的誘因,並且因時間有限,所以不少人會在前一天晚上預備靈修分享,如此隔天也能多睡一些。
「聖經是約書,『約』的重要性就像買賣契約、租約,裡面有好處、懲罰和提醒,是重要的人生操作說明書」,讀經可以看見上帝給自己的嗎哪如何成為力量,亦是一封來自神的情書;若懷抱這種心情,絕對不會想賴床睡晚一點,盼望送信郵差天天儘早來。
「靈修並不是挾制人的律法,而是培養與神的關係;讀經生命不會受虧損,反能得到更多祝福!」陳秋信結論道。
5個幫助無痛起床的方法
除了穩定參與教會晨更,促使自己離開溫暖被窩,福音專欄作家維維安.布里克(Vivian Bricker)提供5個幫助無痛起床的方法:
1)規劃一些期待的事情
例如:早上散步、做園藝活動、花一些時間讀喜歡的書。
能嘗試一周,每天做不同事情,看哪些事情可幫助自己更有動力,幫助早起和堅持下去,特別早晨散步益於憂鬱症患者心理健康,減緩焦慮、培養正念思考。
2)做/買你最喜歡的早餐
吃喜歡的早餐為一種享受,有助面對接下來充滿挑戰的一天,或在遭遇患難後的早晨起床。
若選擇自己動手做早餐,有助從腦海不斷浮現的問題移開,專注當下動作,並對抗睡回籠覺之慾望。
3)和所愛的人共度時光
若為雙薪家庭,那麼工作日夫妻可能沒有太多時間相處,也許安排早晨與另一半喝咖啡、分享感受與早起的掙扎等,能提供額外的支持與幫助。
同樣的,也能在早上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送他們上學,通勤時間是與孩子建立牢固親子關係的絕佳機會。
4)開始早晨例行公事
就其而言,她發現這非常有幫助,因對成年人來說,有些事情早上不做,就難以抽出其他時間來完成,例如:洗衣服、吃早餐、晨更。
5)打開窗簾/百葉窗
早晨陽光能喚醒人們大腦、調整生理時鐘,使心情愉悅。
當感到沮喪、不知所措或焦慮時,通常想躲在黑暗房間一整天,但神創造光來驅走黑暗,也許起床令人掙扎,但這個選擇最終會帶來幫助,感覺會更好。
每人睡眠型態、週期不同
可找出或培養適合的規律
台中蒙福之家雙語教會牧師李施德,以腦神經回饋訓練教練背景,分享健康睡眠與早起的關聯。
他指出,每人睡眠類型、生理時鐘不同,根據美國臨床睡眠博士麥可布勞斯(Michael Breus)統計,大致可分出4類型。
早睡早起,需要的睡眠量中等,工作最佳狀態約9點-12點。
此類型比例最高,睡眠深且沉,起得比獅子型晚,接近中午狀態的工作效率最佳。
早晨昏昏沉沉,晚上活力充沛,工作較有效率時間在下午。
睡眠型態較混亂,作息時間不定時,依照每天狀態不同而改變,有時半夜工作較有效率。
了解自己所屬的睡眠類型,搭配穿戴裝置,如:智慧型手錶、睡眠戒指,能更了解睡覺時的心律、血壓、體溫,協助判斷睡眠品質與週期。
從生理、心靈兩面著手改善
認識自己的生活與睡眠型態後,當發現睡眠規律不易培養或被打亂,能從生理和心靈層面著手改善。
生理層面
可以思考是否睡前接觸太多藍光,影響松果體(Pineal Gland)對光的敏感度,松果體是一種位於大腦的小器官,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的節律,例如睡眠和覺醒,及影響情緒和行為;或者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擾亂睡眠模式。
抑或是,睡前吃宵夜,內臟器官沒機會休息,以致睡眠品質不好,或太晚喝咖啡,睡前只代謝一半的咖啡因,因此隔天爬不起來。
若想修正,需靠自己的紀律。例如,早晨把窗簾打開讓陽光透進來、晚間看夕陽的光,因光在每時段的波長、眼睛接觸光的角度不同,以陽光有助調節時差反應。
心靈層面
我們常忘記神是掌權、愛我們的,心靈要回到信仰根基,學習倚靠神、與祂保持親密連結。
當內心感受到神同在的平安,自律神經能獲得較多修復,特別養成「操練感恩」的習慣,有助目光從問題上移開,因不少危險、擔憂是自己思慮想像出來的,進而導致失眠。
他以自己為例,睡前躺在床上會操練默觀、思想神、數算恩典,搭配深呼吸,能增加體內氧氣含量、活化副交感神經運作,促進血清素分泌。
特別建議使用鼻子吸氣,因鼻腔呼吸可以讓身體產生較多一氧化氮,此為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空氣分子。
培養屬靈習慣有益睡好覺
兩位牧者不約而同皆認可屬靈操練對身心靈的助益,李施德特別指出,這邊講的是不是讀經、背聖經,而是透過操練把思緒放掉、交給神。
人們緊抓的思緒不一定是屬神的,若不在神面前降服自己、學習交託,負面循環會使我們更焦慮、猜忌。
感恩是很好的改變開始,下一階段就是放下自己想法,進入神同在裡面,這樣的屬靈操練不一定要睡前或起床時做,當感到焦慮緊張,深呼吸、花個1分鐘操練回到神同在,有助放掉負面情緒。
神造人時吹一口氣,我們就成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耶穌知道門徒們未來會面對許多挑戰、逼迫,吹了一口氣,使我們領受聖靈(約翰福音20:22)。
透過兩段經文,每次深呼吸都提醒我們,每口氣息、每個呼吸有神的靈同在,因此要再次降服在祂面前,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