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你曾想過自己的「志工服務」,也可能是助長失依孩童無法回家的原因之一嗎?2015年,柬埔寨政府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對全國寄宿機構中的兒童進行了一項嚴謹調查,發現全國寄宿機構中的兒童推估人數為48,775名,遠高過政府先前估計的11,453名。若將此數字與柬埔寨兒童總數相比,近乎每100名兒童就有1
「合一」不是「一樣」,而是可以一起建立榮耀的教會!身為牧者在牧會過程,不免遇到生命破碎的磨練、關係的衝突,究竟,他們是如何領受天父的愛,而走過流淚谷呢?有哪些核心信念,讓其保有生命韌性?靈糧70的一場座談會中,由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訪談,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南靈神學院院長張靜蓉、夏
一個從小在海地長大的美國孩子,找到一個願意與他一同留在海地的美國女孩後,毅然決然把這片充滿動盪與飢餓的土地,當成自己的家。5月23日,美國的埃勞德宣教士夫婦死於當地幫派之手,人們為他們哀悼,他們的父母也對外發聲,強調他們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其中21歲娜塔莉埃勞德的父親,悲痛地說,縱使自己不明白,仍
婚姻亮起紅燈的蘇恩靚,因客戶關心而受洗,然而,夫妻關係並無因此瞬間翻轉,反而接受裝備課時,又再度陷入外遇風暴「主阿!我還要繼續忍耐下去嗎?」神賜二個異夢與「一粒麥子」的異象,鼓勵她繼續為婚姻持守禱告,沒想到短宣後,先生竟主動提出要受洗!夫妻在神愛中修復,更為主牧養羊群,成為眾人的榜樣。
還記得那位153天內跑了153場馬拉松的牧者瑪拉基奧布萊恩(Malachi O'Brien)嗎?當時,瑪拉基於受訪中提到,他希望為自己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也希望藉著不斷奔跑,讓更多社會大眾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收養/寄養孩童福祉議題。雖然跑步的紀錄最終未獲得官方認證,但瑪拉基更進一步用行動回應理念,陸續
農曆春節將至,準備好要與親愛家人一起歡度了嗎?對於來年的期許又是什麼?對多數人來說,豐衣足食、生活有餘就是最簡單質樸的願望,甚至產生了「年年有餘」的俗諺;年夜飯總是豐盛,也多半有一條全魚,並且不將魚、菜餚吃完,以表達心中對於「年年有餘(魚)」的寄託。在享用美味年菜的同時,不妨也多留意以下叮嚀,讓身心
巴基斯坦當地女性地位低落,活在相當不被保護的環境,被列為女性旅行危險度全球第六高國家。在這以伊斯蘭教為大宗的國家,「信耶穌」意味著,要付上生命代價,特別是女性還可能遭遇強暴風險。「亞洲復興事工」黃郁茹牧師分享,預備女性特會時,神感動她,讓在場女性拿下頭上絲巾來舞動,代表著「神拿去遮羞布,在神國度中自
麥克‧戈爾(Mike Gore)擁有相當戲劇化的人生,他在印度某處出生、襁褓時就被遺棄在一處田裡;幾經波折、原可能在田野中死去的嬰孩,不只被人救起,還被收養、遠渡重洋抵達澳洲,成為澳洲公民。對麥克來說,長大後聽見自己獲救的經歷,縱然萬分感謝,但身分與族群認同的問題,仍困擾他長達數十年;直到在教會裡找
「這裡是可以翻轉妳生命的地方。」那一刻,一份特別的信心進到黃卉蓁的裡面,讓她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黃卉蓁回憶,當年一進到教會時,沒來由地就被空間氛圍深深感動,眼淚不斷簌簌流下,好像落難在大海中的人,終於抓到了一塊浮木,那是超工時生活的她,難以理解的一份輕鬆感。自16歲接觸美髮一行、20歲踏入全職,一天
父親,往往是兒子心目中的第一位英雄,小男孩會仰望他,懷有長大後能像父親一樣的夢想。然而,這份連結建立在愛與安全感的基礎上,若父親在生命中長期缺席,我們能為下一代建立合神心意的家庭嗎?本報專訪一位「過來人牧者」,年幼時父母離婚、又各自建立家庭,分別於國中時、18歲之際,再次見到父母;他雖已信主,但難以
蘇絢音牧師,因童年歷經家暴,不自覺在內心累積許多苦毒,造成對男性有著「負面」潛意識。這樣的毒根,更是影響她往後婚姻、家庭的幸福。在婚姻瀕臨離婚、親子與婆媳關係緊張下,丈夫爆出罹患「肝癌」,被醫生宣判僅有三個月可活,人生顯然已失去控制。然就在一切的盡頭,她遇見主耶穌,生命迎來大翻轉!
「傳道,妳要不要再照顧更多孩子?」社工師主動詢問魯學蘭。經營「護苗家園」、照顧20多個脆弱家庭的孩子,魯學蘭5年多前也接納了3名女孩住進家裡,她們從班上最後一名到願意主動學習、以第一志願作目標,但讓魯學蘭最感動的是:「孩子們有一個『要做到最好』的決心。」三姊妹也在教會信了耶穌、經歷醫治;近日,家裡收
猶大為何選擇出賣耶穌?是來自他心中孤兒的聲音,當這個聲音說「你不夠好」,最後他出賣耶穌,懊悔至死。其實,倚靠勢力和才能,無法解決人心中的不安,甚至可能讓我們選擇妥協、出賣耶穌!而曾經背叛耶穌的彼得,與猶大最大的差別為何?彼得,等到了從死裡復活的耶穌,而非用自己的方式來試圖解決罪。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已
有很多人禱告之後,卻根本「等不下去」、「不願意等」,然往往等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才恍然明白,原來「一切的等候」都是值得的
你是否想過,當你的屬靈父母想到你時,是覺得很開心還是很憂愁?「屬靈父母」跟「屬靈兒女」應該是一個委身、立約的關係。但以現在的教會文化來說,似乎出現了,一個基督徒「有好多屬靈父母」這種很奇怪的現象。其關係,屬靈父母只是屬靈兒女的橡皮擦、奴僕,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屬靈父母」的名字,只是成為「屬靈兒女『
當一個人被耶穌觸摸,他就會「跑向人」或「跑回自己所在的城市」去與人分享。這說明了,當你我與耶穌會面時,第一,除了「你個人」會改變以外;第二,那些「與你靠近的人」也要被祂觸摸。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