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破紀錄高溫、突發暴雨、洪災、地震、越發嚴重的氣候暖化,一連串問題已敲響全球氣候與生態警鐘,以致近年來有愈多機構、團體,紛紛致力於環境永續問題,期能減輕災害及降低地球面臨的生態挑戰。為此,以「生態學」角度出發,這是一門專注追求健康環境的學問,從最基本的「食物鏈」看起,進而發現各物種間環環相扣、彼此互為
曾以富饒的風土民情,吸引全球無數人前往觀光旅遊的斯里蘭卡,因著一連串政策、經濟、大環境等問題,於2022年7月宣布國家破產。自此,當地政府停止運作、百廢待舉,人數最多卻又資源最少的基層民眾,成為國家破產後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對象。日前,莊頌偉牧師等11位牧者,應台灣世界展望會之邀,踏上斯里蘭卡,一睹人民
「傳道,你不要再來了。」起先,莊信仁會意不過來,還以為是自己不受歡迎,長輩進一步說:「我們希望你來,是去外面把孩子帶進教會,我們都會去作禮拜,你不用特別來探望我們。」水林教會曾興盛一時,在社會變遷下沒落,2008年時僅剩8位長輩,他們因確實看見教會前景所需,而積極鼓勵牧者要「走出去」;社區事工啟動後
「我覺得,台灣教會必須要知道現在所處的局勢。」中華民國第16任正副總統就職典禮於520順利落幕,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順利就任,而從世局來看台灣處境,新政府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台灣教會不能不清楚「台灣、世局及屬靈界」環環相扣的事實。以下兩位台南牧者分享,為當前在上位者禱告的方向
「以色列在曠野40年來沒有失落過,台灣福音400年來也沒有失落,我們(教會)還活著!現在更要知道:神與我們立約,我們當勇敢往前走!」2024聖靈降臨節台南區全球禱告會逾3300人爆棚,宣告時代異象:「教會是耶和華的軍隊」!
大小地震、餘震持續不斷已超過一個月時間,這讓住在花蓮的居民,面臨長期且難以掙脫的巨大壓力,許多人開始陷入情緒低落狀態,不知如何是好。為此,以關懷幫助民眾為核心異象,水璉聖教會與門諾醫院院牧團隊,特別為緊鄰震央、全村多次受損的水璉村居民舉辦「平安祈福禮拜」。在詩歌、福音信息的圍繞中,水璉村長、與會民眾
「『領導力』在《聖經》裡被描述為『牧養』!」《Church Leaders》專欄作家、恩典教堂主任牧師喬許.魏德曼(Josh Weidmann),從《約翰福音》第10章指出「6個值得傳道人學習的牧人榜樣」。針對此主題,本報專訪2025年即將退休的「大里葡萄園長老教會」牧師全建生(Biaz Takih
「恭喜你!剛剛抽到了1間8個人聚會的教會。」莊信仁自就讀神學院起,就明白自身呼召在「青年」族群,然畢業之際,「如意算盤」卻被神徹底打破,竟抽籤來到了「只有8個長輩」的雲林水林長老教會。看著一個個年邁長輩會友,他不禁因恐懼而泛淚,對神說:「這玩笑實在開的有點大我是不是可以『不要在這裡』?」直到神透過師
高苑科技大學校園內有一個最美的風景,就是一位「提菜籃的教授」,常常分送食物給學生,尤其是對「國際學生」的關懷。這份愛與關懷的互動,讓她真實「看見」國際學生的需要:「語言不通、水土不服、沒有交通工具、沒有禦寒衣物等」遂自願為這些學生奔走,於是一個嶄新的合作模式出現了「校園團契+地方教會+基督教機構」攜
「在此之前,我是不敢做夢的。」原來,蔡安祿受限於傳統架構,以為教會不就是一群人聚會、跑節目活動嗎?「神帶來最大的改變,是讓我敢對教會和神的國度有夢想,這是神給我特別的恩典。」而神改變的工作,起於「讓他看見」。
台東基督長老教會自1924年3月24日成立至今,為台東第一間基督教會,並有「市區最美教堂」之稱,也是「多產的媽媽」,百年來,生出更生、知本、太麻里、初鹿等教會,並已開拓了豐谷禮拜堂。現任主任牧師蕭丞宇也細數教會篳路藍縷的故事。從起初未有固定聚會之地,到1924年時購置了兩棟草房作為聚會所、開啟了教會
「聖經裡一直在告訴我們:異象、異象、異象,」主任牧師蔡安祿說:「你一定要擁有『從神而來的夢想』,因著神給我們的夢想,你就會有盼望與能力,一定會成為家庭、孩子、教會和社區的祝福!」你是擁有夢想的人嗎?其實,夢想不會離棄人,而是人會放棄自身夢想。大光基督長老教會鼓勵「每一個人」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教會也將
「夏義正牧師曾說,他在泰國傳福音18年,沒有幾個人信耶穌,但在台灣卻截然不同。」來自印尼的張仁愛牧師,因來台讀書而接觸泰國福音工作,並留下與夏義正牧師、夏伊麗師母一起佈道、發福音單張。泰友教會發展至今,有12處分堂,為4千多位泰國人施洗!在「泰友教會台中愛之家」20週年感恩禮拜上,張仁愛回顧道,曾在
「這個才是真的想要一起的感覺,真的很棒。」夢想雲林教練陳璽翔分享,自加入台灣國際體育運動協會(TISA)後,今已和南投的中興浸信會、竹山第一城靈糧堂、以便以謝長老教會,以及彰化線西靈糧堂等,建立起籃球隊聯盟,團隊規模從「夢想雲林」原有的12個核心成員,到將近80至100人。時候滿足時,神總恩上加恩、
「我們不會輕易放掉這些關懷工作,」潘亞欣說:「這也是我們在這地的信仰使命。」北門嶼教會位於「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一隅,有其醫療宣教的特殊歷史。即使有限,仍長年為在地竭力擺上。這些關懷,尤其對長者來說,都在在喚起早期教會的陪伴記憶。教會如同承接屬靈遺產般,雖看似有限,仍不斷結出「憐憫」的果子。
高三罹患猛爆性肝炎的她,蒙神憐憫奇蹟存活,並在母親的禱告與照顧中感受天父奇妙且不放棄的愛,後來,與先生分別欠下巨額債務,但她的父親非但沒有責備,反而鼓勵她要從失敗中站起來。因著父親的接納,她重新回到教會。在面對債務問題的二十年間,不僅生命被翻轉,家人接連信主,更在經濟一次一次的困境中,經歷神大能的手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