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多數基督徒認知的「敬拜」,常是在崇拜聚會中投身關於音樂、詩章、合聲等服事,而負責這些相關事工的同工,則被定義為「敬拜團」。然而,上述眾所認知對於「『敬拜』的定義」,真的完全正確嗎?
宣教只適合年輕人參與嗎?聖經中談及的宣教,真的只是努力招攬更多人,使這些人再去招攬更多人,直到耶穌再來時,可以讚揚這如同金字塔的信仰體系嗎?而傳福音「處境化」真正的意思又是什麼呢?神兒女需打破以下五個宣教上的「迷思」,治死「屬肉體的野心」,重拾聖經所教導的大使命!
我們時常聽到:「我結了婚就不能做什麼….」「有了小孩就不能做什麼…」這樣的言論圍繞著,很多人害怕進入親密關係或者是婚姻裡,其中一個佔比很高的原因是:害怕失去自己。
「不記得?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張怡玫一次次耐心帶領,好讓年長者熟悉旺得福口號:「福來就會旺,旺來就得福,福從天上來。」今年,「旺得福俱樂部(Wonderful Club)」邁向第七年,一路委身的社服部家庭發展組主任張怡玫說:「我作社工將近30年,本來並非做長者;因社工界服務長輩容易做越越失落..
你是這樣讀經的嗎?
「辦一場喪禮要多少錢?」「怎麼這麼貴」當親人驟然離世,家屬無法好好整理悲傷情緒,又將面對一連串繁瑣的治喪流程,這個時候,有誰能真正幫助他們?站在其立場想?
面對元宇宙議題與種種科技變遷,教會該如何進行轉化、跳脫傳統框架?有無重視職場宣教呢?若有,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切中真實需要?陳?義牧師以豐富經驗一一分享與建議,其實很多觀念一轉,多年的瓶頸便能迎刃而解。
「『時候』應該是越來越到了,對台灣來說,我們其實『慢很多』(跨文化宣教上),但我覺得好像神有一點『恩典』,讓我們可以開始往前的時候,『就會滿快的往前!』」周神助牧師口中的「恩典」,就是「合一的平台」。
迎來聖誕節期,許多基督徒摩拳擦掌,憑火熱的心,要領身旁的人認識耶穌。台北樣教會主任牧師吳必然,以主題「帶著權柄傳福音,讓人有權做神兒女」,領基督徒思想,我到底在傳什麼福音?又靠什麼宣講神的奧秘?他打破3個迷思,並整理出聖經中,傳福音的「最佳公式」。
心理狀況不佳就不是好基督徒?認為自己不會傳福音?聖經好像不太重視女人?真的是這樣嗎?讓這篇文章帶你打破原有的迷思:
「理性的人」很難信主嗎?有些人天性不愛參與社交活動、不喜歡來教會,每次邀請他一起禱告,也總是「被拒絕」!該如何向這些人傳福音呢?懷相事工創辦人姜文琪老師整理聖經內容,用「講理」的方式破解人們不信的迷思,領無數異教徒及高知識份子信主;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也分享,過去4-5年來教會應用的成效,「我們是左手幸福,右手懷相,雙手把新朋友擁抱進來!」用對方法,讓每個新朋友都輕易敞開心房!
新世代年輕人被稱為「網路原住民」,似乎讓部分牧者產生一種「迷思」—要用網路牧養青年。但研究報告卻顯示,年輕人在面對「線上崇拜」的專注度,卻是眾多年齡層中「最低」的!為何會有如此現象?教會又當如何運用網路影響年輕世代?
詩篇11篇6節寫到:「他要向惡人密布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做他們杯中的份。」這句話聽起來很可怕,烈火、硫磺、熱風──上帝對惡人所做的讓人感到驚恐,那麼慈愛和信實的上帝為什麼要「懲罰」人呢?
「拜好兄弟,豈不引鬼入宅?」「盲目幫祖先超渡,竟是種污辱?」「鬼魂為何無視神明的存在?」對民間傳統信仰極為深究的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王武聰牧師,以精闢的真知灼見,顛覆你想像中鬼月的習俗認知。揭開為何信耶穌的人不拜神明,更不拜鬼魂,卻不怕、也不受攪擾的平安秘密!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