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事工

【張文亮專欄】分辨我們的工作,是不是在積蓄上帝的忿怒?

同學,要分辨我們的工作,是不是在積蓄上帝的忿怒?   「你竟任?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羅馬書2:5)   我求主耶穌,隨時讓我「停」。   外表風光,有成就,事奉主有成效,多人得幫助,如果當成肉體的享受,這一切都是在積蓄主憤怒。當實質早就偏離上帝,事奉主的成果,會逐漸變成自己在享受。   這種罪,主稱為是「厭惡偶像,自己還偷廟中之物」(羅馬書2:22),口中攻擊偶像的崇拜不對,自己卻樂意成為眾人的偶像,偷取事奉上帝的成果。   戴上事奉主的冠冕,做自私的事,或是利用服事上帝的美名,謀取自己的福利,或是利用別人對我的信任,得金錢與色情的捷徑,都是偷。偷太容易了,尤其是在青少年的事工,學生團契,年輕夫婦的輔導,介入別人的家庭,要特別小心。這樣的作為,是在偷,是在積蓄上帝的忿怒。   小心自己成為別人佩服、仰慕的偶像,更要小心自己以事奉上帝,來變相享受自己是偶像的甘甜,這是偷。   這些年來,許多偶像級的領袖,一個接一個的倒下來,從美好的崗位上退下去,或被揭發見不得人的罪,這是令人難過,絆倒多人,褻瀆上帝、「玷辱上帝」(羅馬書22:23)的事。許多年輕的牧者、輔導、教師,也紛紛倒下。   許多人鼓勵年輕人事奉上帝,但是我要很清楚的告訴你,事奉上帝的路上陷阱多,人性敗壞,會在事奉中顯得更清楚,清楚到嚇到你。怎麼辦?我求主憐恤,儆醒小心,直到見主的日子。   我剛信耶穌時,教會的輔導就用本仁.約翰(John Bunyan)在「天路歷程」(Pilgrim Progress)的最後一段勸誡我:「Then I say that there was a way to hell even from the Gates of Heaven, as well as from the city of Destruction.」(我看見從天國的門口,也有一條道路前往地獄,如同將亡城。)。   我的妻子曾為我禱告:「求主耶穌保守文亮,不是讓他看,他喜歡看的。也看他不願意看的,更看主要他看的。」主耶穌,我也祈求,需要?的憐恤,如果我的心偏於邪,求?攔阻,讓我早一點下台。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底波拉媽媽專欄】遇見未來的德蕾莎修女

「孩子」:「媽咪,今天教會報佳音活動,規定要穿紅上衣,家裡只有一件,我想給妹妹穿去,我就不去了!」 「媽咪」:「為什麼?我們去買就是了啊!」 「孩子」:「不用啦,我這次只被分配到發傳單而已。妹妹是合唱團的指揮,很重要,她一定要去。」 「媽咪」:「可是你也一定要去啊!」 「孩子」:「還好啦!發傳單的人很多,也不缺我一個吧?」 「媽咪」:「孩子,那如果說今天有一個未來的德蕾莎修女,將會從你手中接過她生命中的第一張福音單張,那你會不會去呢?」   聽底波拉媽媽碎碎念 我們有時候經常用短淺的眼光、急躁的心來判斷服事的果效,好像當下被我們服事的人要有反應,我們才能肯定那項服事。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的服事雖然毫無動靜的結束,但是神的工作卻才正要開始。   當我們把種子埋進土裡的當下,我們所看見的情景是:手中的種子不見了,土地也毫無動靜,若我們因此而不埋種子,那樹木怎麼可能長出來?埋種子的工作默默無聲,埋種子的工作枯燥乏味,埋種子的工作辛苦萬分,但是每埋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   很多人不是在第一次聽到福音就信主的,而是在一段時間後,在他人生的某個點上,那顆福音的種子突然就發出芽來,接著快速長成大樹。不管是傳福音或者服事人,影響力或許在當下看不出來,但是請相信我,那個影響力絕對比你想得還要大很多。因為,那是神的工作啊! 睡睡熊禱告時間 親愛的天父,我知道我們所有傳福音與服事的能力都是來自?,果效更是?的作為。所以請幫助我,不以當前的反應來判定服事的果效,也不以自己的判斷選擇自以為比較有果效的服事來做。幫助我無論做什麼服事,都是帶著極大的信心、盼望與喜樂,相信?的「作為」一定超過我的「以為」。謝謝?!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四10)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五五8)   (文章授權/林羿?傳道/底波拉媽媽 Deborah-林羿?) 歡迎網路訂購 【底波拉媽媽與睡睡熊女兒的101則超自然對話】https://reurl.cc/A1obyj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願我在事奉上,安靜多於混亂,條理多於忙亂,禱告多於匆忙

同學,如何學習講話?   「因為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哥林多前書十四:33)   同學,你問我: 「如何學習講話? 」。我說: 「先學習安靜,學習傾聽再講話。 」。   當世界有許多聲音時,我們特別需要小心,需要安靜,傾聽主聲音。不要被外在喧嘩的聲音帶著走,不要讓外在的大聲來左右。愈是出聲的來源多,我愈需要求主讓我安靜。因為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一流的戰士,不受戰場隆隆的炮聲影響。而是安靜的等待,長官給的命令。安靜的聽,才能聽清楚長官給的職務。   我是主僕人,不需要對喧嘩負責;事奉主,是對主耶穌負責。上帝給我們安靜的心,才能看到祂長遠的心意,與下一步的帶領。   當眾人講、講、講,我們需要安靜的等,安靜的分辨。這世界有許多的議題,看似立場不同,爭吵的情緒多多,其實是假議題,為吸引眾人而有。   許多議題的核心不是永遠的真理,只是一時的是非。不是生命的救贖,只是短暫的流行。   願我在事奉上,安靜多於混亂,條理多於忙亂,禱告多於匆忙。在話語上,救贖真理非常確定,其它可以彈性。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吳炳偉專欄】親愛的,離開苦水,進入甜水!

每日一句話 - 02/24 -「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裏的苦水。到了以琳,在那裏有十二股水泉。」﹝出十五23,27﹞   剛信主的弟兄的房子正在市場上出售,一年之久無人問津。小組為此禱告,那個禮拜房子就賣出去了。他拿出一筆錢來買巴士,因此教會的巴士福音事工得以開始。但是有一天,有一位「超級屬靈」的聖徒告訴他,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出於肉體。大家聽了極為憤怒,雖千方百計的努力解釋,但苦毒卻已進入他的心,已無法挽回他第一次事奉的甘甜。   瑪拉的水苦,以琳的水卻是甜的。以色列人先到瑪拉,然後再到以琳。瑪拉是不饒恕的象徵。為甚麼有人要停留在那兒?那種苦澀正悄悄地滲透你的家庭、事業以及友誼。好消息是,以琳和瑪拉只有七哩的旅程。這意味著只要我們願意,任何時候都可以離開苦水之地,來到甜水之源。雖然只有七哩之遙,有人嚐了甜水之後,卻仍然要回到那苦水之源。   這位深具鼓舞力的弟兄、從以琳回到瑪拉,開始飲用那兒的苦泉。你可以從他臉上看出來,他從原先豐盛的生命,轉變成最愛批評,且缺乏愛心的人。有時候我們也住在瑪拉。當痛苦四面圍繞時,我們被引誘至苦水之泉。得費好一番爭戰,才能重返甜水之源。但那是值得奮力一戰的,因為饒恕把我們從苦水的捆綁中釋放出來。親愛的,離開苦水,進入甜水!   吳炳偉牧師 - #2123 每日一句話-書籍購買「聖卷在握、勝券在握」 https://reurl.cc/vnx64o (文章授權/吳炳偉牧師)作者/矽谷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吳炳偉牧師Dr. Rev. Herbert Wu/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愛以色列之家專欄】以色列警察歡迎頭戴頭巾的穆斯林加入

一個穿著穆斯林頭巾的警官,她將很快成為以色列員警的中尉!   薩阿迪(Saadi)來自以色列北部貝都因小鎮的一個傳統穆斯林家庭。她說在自己的職業道路選擇上受到了社區裡面其他人的一些威脅,但她說並沒有感到震懾,說:“我只怕上帝。”   自2016年以來,以色列政府設立了一個旨在改善該國阿拉伯社區治安和安全的特別單位,已有600多名阿拉伯男子和55名阿拉伯婦女入伍加入了以色列警察。以色列有關當局在阿拉伯地區,已經建立了八個新的警察局,打算再增加十個。 詩133:1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弟兄」的希伯來文,也可以翻譯為「骨肉」,例如創世記十三章8節,亞伯蘭對他的姪子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在創世記二:23中:「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骨肉」這個比喻,正是在表達一種人和人之間的家人關係,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   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上帝就是愛,人裡面也有愛;三位一體的上帝從永遠到永遠都彼此相愛,家人彼此相愛是上帝本性的彰顯。家人和睦同居是非常美善的事情,家人和睦同居更是上帝永恆的心意。   讓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記念,復興以色列的同時,我相信神也極其盼望以色列人(以撒後裔)與巴勒斯坦人(以實馬利後裔),能夠真誠和睦地相處,合一地一起生活,因為這樣才是真正的復興,這樣的祈求才會蒙神垂聽。   (文章授權/卓健誠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當一個名講員,我如何與我的教會牧師相處?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哥林多前書十一:19)   什麼是「有經驗的人」(approved)?是被公眾認可的人,如有名望、有財富、有學歷、有地位,或有作事經驗。   新約聖經用approved這個字,有負面的涵義。主耶穌提醒我,外界認可的人,若在教會當領?,不要淪成認可別人的領袖。因為人若擁有權柄,容易淪成分門別類的人,變成教會分裂的觸媒。   自認是為主把關的人,要非常小心,以免自己的看法,成為篩選的準則。符合自己看法的人,就接納;不符合自己看法的人,就淘汰。   我祈求主耶穌,不要讓我太偉大。願我的一生,單純似小花。   主耶穌教導我們,真正的領袖,是僕人,為人洗腳。一生高舉主,不要居功,以免由羊,變成披著羊皮的狼。不要多受一點教育,就認為講台非我莫屬;不要多有一些經驗,就以為比弟兄姐妹高一等。   事奉裡的虛榮感,比在世界工作的成就感更可怕。事奉裡的領袖,如果誤用權力,當受上帝更重的審判。分門結黨,常由熱心事奉而出。高舉人,常是分門結黨的前奏。這些人的事奉,是拆毀多於建設,將給教會帶來分裂,使許多人跌倒,產生莫大的傷害。   我有一次在外分享時,有人當眾問我: 「張教授,你是名講員,你在教會如何與你的牧師相處,你都贊成他的意見,支持他的做法嗎? 」。   我立刻公開說: 「我在我的教會,聚會30年了。我感謝主。第一、當我看到牧師的生命成長與成熟,那一刻,我也看到自己的生命有成長。好的教會事奉,是給每一個人,包括牧師,有成長的空間,與成熟的時間。我更需要, 謝謝牧師給我機會成長。   第二、我與牧師的看法,不一定要相同,但是我們對真理的絕對性是相同。我們的做法,也不一定要相同,但是我們愛主的心絕對是一樣。我相信後者,比前者百倍的更重要。因此祗要高舉主耶穌,我對教會的看法與牧師的做法,都不重要,都可以隨風過去。   第三、世界上,一山的確不容二虎。但是我相信上帝的山,可以容下許多上帝的羔羊。」   上帝的作為,是「各從其類」。自認偉大之人的作為,是「分門結黨」,能分辨這兩種的不同嗎?末了,容我訴說:「我不是名講員。」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沒有委身,就沒有提升

很多人因為從小被權柄傷害,以至於他們會對在權柄之下所要做的委身感到卻步。   他們會覺得委身好像就是被一個團隊、一個場地或一個人所限制,甚至壓制。   這樣錯誤的看法,讓他們的生命一直處在遊蕩與居無定所的光景裡~   我相信在權柄之下的委身,是一種繼承生命產業的過程、是一種恩賜互補的搭配、是一種在磨合中彼此學習想愛的旅程...它絕對會讓你成長!   若一個人一小段時間就換一個事工、一間教會、一個領袖...我會覺得很可惜,因為他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他們或者會覺得這個事工好像沒起色、沒什麼人支持...所以我不做了!   他們或者會覺得這個領袖恩賜又沒有比我強,生命也還好...我為什麼要委身?   沒錯,或許你可以選擇不委身於一個團隊之下,但你有否委身自己在一個團隊裡來帶領他們呢?   沒錯,你的確有權利提出許多的質疑跟挑戰,但若沒有人能夠回應你的質疑與挑戰,難道你要允許自己的生命一直停滯嗎?   委身於一個團隊是必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健康的團隊。   如果你真的覺得你現在的團隊是不健康的,而你也盡力溝通了...你也等候了...你也學習接納了...那你就在清楚的溝通之下去建立一個你認為最健康的團隊就好了啊,何必內耗呢?   然後,你會開始發現,等你要開始為自己的生命負全部責任的時候,那個難度跟等級根本完全不一樣。   我認為一個團隊只要能夠給你更多的建造勝過消耗,那就是一個值得持續發展的關係圈。   在健康的關係裡,得著你的產業,並祝福出去才是關鍵。   你不需要在消耗的互動裡一直停留,知道自己的位置與角色真的可以讓你省力很多。   委身會帶來提升,並不單單只是團隊能夠帶給你什麼幫助,而是當你心裡能夠下定決心來學習並跟隨時,就一定能夠得著比一顆遊蕩的心所能夠得著的來的更多!   共勉之~   p.s.以上分享摘錄自團隊建造研習會精華內容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振華專欄】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氛圍

談到改變,一切關乎文化。什麼樣的文化可以改變人呢? 答案是鼓勵的文化。因此,當我們期待帶來改變時,就要刻意地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文化。鼓勵人,這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形成的氛圍,因為定罪和控告,甚至是威脅人就範,是人的天性。我們習慣性地說,你應該如何如何......,若做不到就開始控告:你就是不努力、笨、魯蛇,甚至開始恐嚇、威脅,再不改變就要如何如何等等。 控告、定罪、威脅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最多只是在委屈中,不得不做出短暫的改變,很快就打回原形,因此不會形成文化。若要形成文化,就要用鼓勵的方式,創造改變的氛圍;但是鼓勵人,並不是我們天生就會,而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好好想一想,甚至需要激發創意,才能鼓勵人。 過去當我想改變一件事,習慣性就是先想到定罪和控告的方式來表達;現在我會先停下來想一想,可不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表達?我需要一點時間來禱告,求聖靈給我創意,而不是直接說這不可以、那不可以,這不行、那不行,我希望能想出創意的方式來鼓勵人做出改變。 我在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看到很好的創意。大家都在排隊玩遊樂設施,卻沒有人抱怨、插隊。因為遊戲規則很清楚,你可以多花一點錢買「優先票」,就可以排在優先的走道;你也可以選擇插空位的走道,就可以快一點排到。如果你堅持兩個人要坐在一起,就慢慢排正常的走道;如果你時間不多,他就鼓勵你和朋友分開坐;如果你願意花錢,他就鼓勵你買優先票,不然你就乖乖地慢慢排隊。 讀經、禱告、傳福音都是神的命令,但我不希望用神的話定罪人、恐嚇人,讓人在恐懼中回應神,因為這不是神的心意,神期待我們甘心樂意地回應神。因此,我們要用有創意的方式去鼓勵人讀經、禱告、宣教,因為只有在鼓勵的氛圍下,才能形成文化,帶來真正的改變。 鼓勵人並不代表不需要責備人。用愛心說誠實話,是成熟基督徒的記號,也是使人生命長進的關鍵。「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我們要了解,很多時候責備一個人,是愛他的記號,「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來12:5-6)責備、管教,不是定罪、控告、恐嚇,而是在愛裡面誠實地指出他的罪,使他有悔改的機會;即使是處罰,也是為了提醒他該承擔的責任與該付的代價。 因此,在責備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在血氣裡,首先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為了愛,因?只有愛才能造就人;接下來要留意的是,不要以定罪或控告的方式來責備人,可以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他的身分,誠實地指出他的罪,教導他屬靈的原則,最終的目的是使他的生命可以長大成熟。 今年是教會以異象創造氛圍來領導的一年,讓我們開始操練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控告,創造一個鼓勵人的氛圍,因為只有以鼓勵的方式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文章授權/張振華牧師)

【泉源之聲專欄】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父母應該如何做?

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跟家長抱怨: 「那是你的神,不是我的神」,常常為了逼他來教會聚會而爆發親子衝突,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   這種情況可以分兩個角度來談:   第一、找出不想來教會的原因,是因為聚會內容不吸引他、沒朋友,還是對信仰沒興趣,父母要跟青少年孩子敞開心、真誠接納、開放的聆聽,知道原因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針對第二代基督徒,他們從小被帶到教會,沒有太多選擇和思考,當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反向思考,他們會挑戰權威、用反思來審視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做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與思考,引導他們: 「如果不,會怎麼樣?」、「如果是這樣,你希望如何?」,父母信仰堅定溫和,生命有見證榜樣,孩子在開放接納的環境中,觀察和思考後會知道這條路是值得選擇與跟隨的。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尋求信仰,他們自己也要做第一代的基督徒,親身經歷神、遇見神,所以家中的信仰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不僅要有學業教育、品格教育,也要有信仰教育,他們認識神不是只是在教會短短的一兩個小時的聚會,乃是長期透過讀聖經、禱告,父母信仰的觀念傳承,而認識這份信仰,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這段他們還未離家之前,不要放棄這塊區域,不要讓世界奪走我們的孩子。   第二個部分「親子關係」:   孩子的叛逆、狂飆與衝撞是可能的,但父母一定要成熟以待,不要隨著他們的情緒起伏而跟著抓狂,他們希望被當成大人對待,我們就將他們視為成熟的大孩子對話,親子關係惡劣,絕對不是到青少年期突然惡化的,而是從童年時期漸漸變差的,我們對待孩子要尊重、信任,即便他們不成熟、甚至達不到可以信任程度,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活出」值得被信任的樣式,這樣孩子不會用吵架、頂撞,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孩子不想聚會,我們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民主尊重,但是可以平和的談彼此可以接受的底線,我們基督徒的底線是「遵守主日聚會」,不可停止聚會,團契聚會可以讓他休息思考信仰問題,時間不是無限期,而是家長和孩子可以接受的一段時間(筆者建議至多兩周,供其他家長參考),兩周中間父母要拋問題給孩子思考,兩周後可以討論,(建議問題可以是: 如果沒有神,你覺得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永恆,如何看待死亡?罪惡的問題如何解決? 願意有一個被祝福與看顧的人生嗎? 你信耶穌最大的困難與懷疑是甚麼?) 願神祝福每個虛心願意成長的父母,賜給我們智慧引導青少年的孩子。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