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在公共場合或人前失去自我控制大發脾氣的行為,與小時候表達情緒以及處理怒氣的習慣有關...
《無家可歸的耶穌》(Homeless Jesus)雕像,以耶穌形象代言無家可歸者,衝擊性的視覺,帶出反思與討論。從2016年裝設於教宗慈善辦公室前的庭院以來,至今已被複製、並安裝於世界各地100多處,傳達教宗方濟各所強調關注的議題:人口販賣、貧困及移民問題。《無家可歸的耶穌》創作者加拿大藝術家提摩太
原本是歡樂的萬聖節派對,卻變成許多年輕生命嘎然而止的悲傷奪魂夜。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致使國際社會對於「公共安全意識」提高警覺、提出討論,許多政治領袖也紛紛站出來呼籲,在疫情解封之際,更應加強此重點。對於時不時也會舉辦大大小小活動的教會界而言,則值得從可避免的風險角度來看待此事,並且有所借鏡在各類活動
近日,美國對台政策修訂及變動、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來台、大陸喊話及軍演等,連日沸沸揚揚,不免引起人們關注和討論。對基督徒而言:「是否該關心政治和公共議題?」同樣帶出許多反思與探討。針對此,中華福音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教授周學信,以「公共神學」角度出發,針對近日備受關注的國際新聞話題做出教導。他指出:
猴痘疫情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23日宣布將猴痘(monkeypox)疫情,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是世衛有史以來第7度作此宣布,也是首次世衛負責人在專家委員會意見分歧下,自行決定發布最高層級公衛警報首例。
你知道嗎?城市中,存在許多寶貴的屬靈遺跡,與如今基督徒做工的果效息息相關!11日起,臺灣萬國禱告基督教會主辦第十屆青年公共事務營會「尋訪荷治時期的教化踨跡」。團隊依福音抵達的時間序,陸續在台南、雲林、嘉義,尋訪400年前荷蘭牧師的腳蹤,進行認同性悔改以及領受該地屬靈恩膏,並用敬拜禱告挖掘屬靈泉源,盼
15日下午,於南加州橙縣的台灣教會,發生震驚全美的槍擊事件,釀1死5傷悲劇,也是美國今(2022)年最致命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之一;有報告指出,自2000年代,「教堂槍案」正逐漸增加。有國外教會安全專家提供9點簡單方向,幫助教會增加公共安全。另外,在許多起案件中可見,即使在最慘烈的時刻,有許多會友,當下
參與「公禱」時,你都是怎麼禱告的呢?聖經說「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以賽亞書這裡的「呼籲」,有「提醒」及「書記官」的涵義。「聖經公開禱告的人,常如此做如法院書記提醒神:祂是神、祂創造天地萬有...等,再談到禱告所面臨的情況。」喬.麥基弗盼使聖經禱告方法,成為基督徒的幫助,成為有能
昨(9)日英國宣布,將於2週內,解除多數疫情限制令,包含確診者不必再隔離;紐約則從10日起,解除多數室內公共場所和私營企業的口罩令,引起各界關注。
一位英國雕塑家為蘇格蘭教會創作一件公共藝術品——77個由混凝土製成的十字架,宏偉的裝置藝術結合33種不同風格的十字架,每一種即代表耶穌受難前的一年。每個十字架,代表參加聖羅洛克斯教堂聚會的會眾多樣性,每個十字架,也都讓人想起耶穌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更想起耶穌告訴門徒的話:「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12:32)
15日,吳英明教授受邀於「台南市幸福城市發展協會」的會員大會演講,以「找到影響世界的位置」一題勉勵眾人。他強調基督徒參與公共事務,首重「靈命」的根本性,並說:「這是一個轉化的時刻,我們參政若流於世俗就毫無益處。當以基督生命,為社會帶來真正曙光!」
隨?新冠肺炎變種毒株不斷蔓延,亞洲疫情升溫,東南亞自齋戒月後,新冠病例暴增,截至10日為止,印尼累計病例突破240萬人,菲律賓緊隨其後超過146萬7千多人感染病毒;馬來西亞和泰國兩天來單日新增病例突破9千人,越南單日突破5千人,韓國、日本也進入緊急戒備。亞洲疫情不斷升溫,亟需眾人拿起禱告的權柄,求主憐憫、止住肆虐的疫情。
「我是基督徒第二代,出生時,爸爸43歲、媽媽40歲。」國內知名臺灣美術史學者蕭瓊瑞老師說:「我的信仰,是隨著我的出生同時存在的;所以,上帝對我來講,沒有信不信的問題,祂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明(2021)年適逢元宵節台灣燈會將在新竹舉辦,因此今(2020)年新竹教會推動「用愛妝點,新竹亮起來」教會藝術點燈裝置活動,並特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公共裝置藝術裝備課程,讓專業老師針對各教會最終的提案做出最後的修訂建議。精彩可期!
即將在本月卸任的副總統陳建仁,昨(5月13日)於臉書粉專發文,以「2370萬燭光的閃亮臺灣」為題,寫下700多字、以信仰貫穿的卸任前感言。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台灣頂尖商務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台灣世界展望會前董事長黃台芬女士,30多年前意外走進教會,就此展開她豐富恩典的人生旅途。
誰喜愛生命,愛慕長壽,享受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尋找並追求和睦。 -詩篇34:12-14
誰喜愛生命,愛慕長壽,享受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尋找並追求和睦。
-詩篇3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