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領受了一份無價的禮物──透過「重生」和「聖靈的內住」來擁有以神為樂的生命。但是,我們卻不是自發性就以神為樂,而是靈魂每天都在調整、做某種程度上的選擇:我是要以上帝為樂?還是對祂漠不關心?且一直都以「微小增量的方式」進行重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就像滾雪球般不斷增加。你我,是否持續在討
「教會如何走入社會?」一直是近年來眾教會十分關心的課題。今(2024)年國是論壇會後,與會牧者得出多項建議,其中一項是要「建立台灣的聖誕文化」,期許全國各縣市在聖誕節時,均結合縣市政府辦理聖誕嘉年華。據此,牧長們盼望看見聖誕燈點亮全台灣,也因各城市與教會攜手、發揮創意,打造不同特色,能讓主流媒體爭相
哪些事情令你備感壓力?你曾嘗試過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法嗎?「預防勝於治療」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用在對抗焦慮,它也一樣可行。卡內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下列5項原則,便可作為避免「焦慮上身」的預防性處方:
日前,台灣社會發生了一起致命的「驅魔」事件。一名疑似遭鬼附的男子,被家人們合力進行「手伸喉嚨抓鬼」的驅魔儀式,直至該名男子疼痛難受失去了反應、送醫急救後卻不治身亡;憾事發生後,其家人不僅懊悔不己,也被員警依照「傷害致死罪」移送法辦。基督徒信仰獨一真神,你我是否明白聖經關於「趕鬼」的真理呢?什麼又是「
當壓力、焦慮、疲憊、灰心向你襲來,若這是每天的生活日常,你該怎麼辦?《活出更新的節奏:4個步驟,擺脫充滿壓力和焦慮的生命》一書由「格子外面文化」出版,作者瑞貝卡.里昂(Rebekah Lyons)分析,人若要轉化自身的壓力和焦慮,需以「休息」、「恢復」、「連結」、「創造」這四個節奏來進行調整。
遮掩別人過犯的,得到人的喜愛;屢次提起別人過錯的,離間親密的朋友。(箴言17:9)
現代人大都不相信有罪這回事了,那基督徒在對人傳福時,單單談論「神的愛」不就夠了嗎?為何需要「談論罪」這個話題呢?《佈道對談:在日常生活中談論上帝》由「基道出版社」出版,作者理查.皮斯(Richard Peace)提到,若要「談論福音」就必須「談論罪」。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別人總有說不完的神蹟,而自己卻沒有?那麼可以想一想原因。原來:定睛在神,神蹟是日常;定睛在苦難,困難就成日常。張振哲牧師提醒:基督徒在生活中要學習摩西,具備「兩種回應神的生活態度」,在成為領袖之前,先當一個「值得被託付」的人!到如今,上帝仍一直在基督徒的「日常裡」顯現,你我是否發現
24歲,突來的交通意外,讓周玉茹頸部以下完全癱瘓失去知覺,不僅必需倚靠呼吸器維生,身體無法感知冷暖,不會自動調節體溫,一輩子伴隨著龐大的復健工程,24小時活在無止盡的疼痛裡萬念俱灰想要終結生命之際,她遇見了耶穌。在日復一日的復健禱告中,周玉茹經歷神的醫治,順利脫離呼吸器,重新學習成為口繪畫家、電腦繪
傳道者對日光之下一切的事都詳細考究,發現每一個日子都在神的手中。我們無法掌控掌控未來,所以不要為了明天的憂愁而忽略了今天的快樂...
不論是在監獄裡的靈魂,或海外移工、沒有依靠的人們,夏義正為了他們,「事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如此一生的服事,都不是主流的顯學,各種艱難、危險、阻礙,他甘之如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好友見證,夏義正奉獻到一個程度,好像在德國不太能預備退休用的房子,「他在地上可能沒有自己的房子,為了讓更多泰國人在天
我很渴望服事,可是不知道我能在什麼地方服事?服事是在生活當中,活出神的形象跟一個屬主門徒的態度。服事的重點不是做什麼事情,態度跟心思意念才是服事真正的意義...
基督徒是一個被改變、被重生的新生命,無論在教會、校園、職場、社交圈子、公共或私人空間,都必須自然地流露出他是屬於基督的特質...
2022年五旬節的這一天(6月5號),屏東眾教會齊心舉辦「2022全球禱告日.屏東聯合禱告會」,實體地點位於潮州真道教會、新恩堂教會、屏東靈糧堂教會和恆春四方豐收教會,接力於線上開啟守望禱告的祭壇!由鄭耀宗、鄭美秀、張英敏、陳仁幸、周賜屏與周素蓮6位屏東跨教派牧師,以歷代志下第7章13-15節,帶領
無論我們自認為是外向、內向或者內外向兼具,我們都需要安靜,需要暫停的時間。事實上,這也是耶穌活出的真理。安靜向來是他每日行程之一...
禱告後,瀕死康復、領受金粉、聖靈如風似電澆灌「這些都很平常。」陳毅哲牧師認為,有神同在,生活裡就會常常出現神蹟奇事,而他說:「不用太過強調宗教現象;神真正要的是忠心良善的僕人,能承擔責任、且願意把生命花在世人以為不值的地方。」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