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與父母相處是每個子女一生的功課,因此我們需要明白真理的原則,以分辨謊言,並真誠地在日常中孝敬、尊榮父母...
以弗所書6章1節教導:「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申命記5章16節也說,「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聖經確實要子女聽從父母的話,但當子女長大以後,這樣的「聽從」要如何拿捏呢?
一般來說,當子女成年、進入職場工作後按時將薪水的一部分給予父母使用,這樣的行為與心意,多半會用「孝親費」的名義稱之。然而,在約定俗成中,有沒有其他的作法與可能性?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曾投入海內外大學博雅教育的許恆嘉分享家庭經驗,表示:「只用『孝親』來定義有點窄化了這份心意,我們家將其定
近日有Youtuber分享經驗,表示「收入變高,卻反其道而行,不再給父母孝親費」的作法,引起熱議。該Youtuber提到與父母對話的內容,父親表示:「不給孝親費不一定是錯的,需要考量孩子們的經濟狀況來判斷。」這位Youtuber說明,目前不再給孝親費的原因,是基於每個人都有照顧自己的義務、不應依賴他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成年,或許你會陷入這樣的掙扎:想要針對孩子的生活給予意見,卻又擔心冒犯了界限。要怎麼樣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了他們的最佳利益著想而提供意見,但同時也是可以尊重他們的──這真是件困難的事啊!
遭槍擊案的「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Irvine Taiwanese Presbyterian Church)現任牧師李輔仁,特別藉此次聯合禱告會,公開說明目前教會受創後的重建與牧養。並哽咽提到,鄭達志醫師失去生命,如主耶穌願意犧牲捨命、拯救世人,如此憐憫的心,教會共同紀念,將設立鄭達志醫師子女教育
據氣象預報,「急凍聖誕」即將來到,週六聖誕節(12/25)將迎來今年入冬「最強冷氣團」。而你是否知道,有非常多的弱勢家庭孩子,許願希望有「棉被和外套」,因為家中沒有一床棉被是暖的,在寒冷的山上,也無外套可穿…談到這裡,黎源悅牧師不禁哽咽,表示看了真的很心疼。台灣科技重鎮、也是擁有全台最高所得的城市—新竹,難以想像,距離科學園區車程20分鐘內,有著「家徒四壁」的景象…一個城市,卻存在天南地北的兩樣情。
把對另一方的批評、反感、負面情緒帶到子女身上,甚至要他們做判斷,這會深深傷害到子女的心,進而影響到親子間的感情…
葛倫絲(Jen Grice)在25歲時斷開與母親的聯繫──會對她家暴和言語暴力的母親。往後多年,母親嘗試用各種方式與她聯繫,有些甚至是有點可怕的方法。葛倫絲在想要尊榮父母和維持健康界線之間掙扎;幾年後,她又在突臨的離婚事件中,被自己的孩子「疏遠」…
蔡玉秀過去的人生目標,就是成為「賢妻良母」,但結婚4年多,始終沒有孩子,甚至被醫生判定,「除非借別人的卵子,否則沒辦法懷孕。」蔡玉秀陷入沮喪、絕望中,但就在最低潮的時刻,神卻親自引領她「回家」,還在職場中,用金鐘獎榮耀神。
當我們的孩子脫離稚嫩,一天天轉為成熟的大人──或者,至少我們期待他們是成熟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開始轉變,不能再像過往一般的教訓或者「上對下」的方式來談話,經常一沒有處理好、就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抗拒。專欄作家雪倫.詹恩斯(Sharon Jaynes)分享,自己接觸過許多親子關係不良的父母和孩子,「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著實不容易。」
夫妻相處難免有磨擦,若真的忍不住而在孩子面前吵架了怎麼辦?教養過程中,夫妻應該如何「配搭」,成為彼此的神隊友?讓我們先回到丈夫與妻子的連結談起,「親密關係」也許比你想的重要許多……
「耍廢救台灣」竟成時下最夯標語。在家爽爽當個「睡美人」,是不少職人的夢想生活,但是,過了幾週這樣的生活,你是否反而覺得喘不過氣了呢?而爸爸媽媽們,是否感到原本溫暖的家,變成了世界大戰的戰場?疫情焦躁原因有百百種,你心中是否已在吶喊:「放我出去」?!
許多基督徒父母看著不信主或是對信仰感到排斥的孩子,心中常充滿著急。其實,神比我們更愛、也更了解孩子未來的道路,因孩子是上帝賜下的產業。父母親需要做的,除了交託,就是更多禱告。《聖經》上說,虔誠人的祈禱大有功效,而父母的祈禱,將成為孩子「屬靈生命復興」的極大祝福。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統計資料,2018年18歲以下性侵害通報受害人共5296人,其中0-6歲248人,6-12歲767人,12-18歲4281人。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危險是很重要的,有助於預防這類不幸事情的發生...
他的救恩的確臨近敬畏他的人,使他的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 -詩篇85:9
他的救恩的確臨近敬畏他的人,使他的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
-詩篇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