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你目前在職場、校園、人際、家庭,分別又是在哪一個「圈」呢?
曾經,家人的負面評價,讓她強烈自覺無法考上正式老師,神卻透過一場「腰椎手術」,堅固她對神的信心;備考的9年歲月,因神同在而蒙福。上帝恢復她的信心,因著經歷神,而能不受身體狀況、抽題機率所限制,深知自己雖有限,在神卻凡事都能,勇敢走出「舒適圈」,領受生命擴張所帶來的祝福。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1-3)
「上帝話語帶有無比能力!」在創世記中,神以話語創造天地萬物,也以「各從其類」成就天下萬事,而人類對祂而言是重要的。德微科技董事長張恩傑強調,上帝的祝福是世世代代,而神的話就是福氣源頭,不論是家庭、職場或教會,都能經歷豐盛賞賜,只要你我願意憑著信心領受。
生活總會遇到令人感到挫折的處境,如何面對未來衝擊?「我信的神,很喜歡挑戰我們離開舒適圈,且生命較大的成長都跟這(跨越舒適圈)有關係。」蔡晶玫牧師憶及,剛開拓教會時,蕭祥修牧師(人稱修哥)曾對她說:「讓我試一次看看,最壞不過是再做原本的工作,免得我七十歲時後悔」。她從而鼓勵基督肢體們,若神有給你感動,
「當我真認定『教會』是神在地上的代表組織,而我是這組織裡重要的一份子,就要來補滿耶穌基督患難的缺欠。」李伯利牧師說。神名為「以利沙代」,意指其全豐全足,然何以歌羅西書1:24說:「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他解釋:「缺欠,因為地上要有耶穌的代表、回應呼召。」「我很感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 12:1)
「不論你做什麼,你都了為上帝的名去做,為了上帝的榮耀!」東非肯亞的極偏遠地帶、人車罕至之處,有美國宣教士和非洲專業醫療團隊長期幫助當地人們。在這處行車路上會遇到牛羊、生活相對落後之地,美國和肯亞的宣教士醫者,為何願放下舒適生活,來到這裡提供緊急醫療服務?
留法長笛天后華姵,曾獲第51屆廣播金鐘-非流行音樂主持人獎、第28屆傳藝金曲奬-宗教長笛演奏,成為「雙金得主」,現任愛樂101室內樂團團長,一再跨出舒適圈、做廣播、跨界合作原民音樂、京劇,到偏鄉當老師豐富的履歷,很難想像,她竟曾是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母親是天主教徒,常常帶著她祈禱,基督徒老師更是讚譽
我愛我的教會,我愛關於教會的一切,這裡有耶穌,最親密的朋友、敬拜音樂、被上帝翻轉的生命。因此,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服事教會;但最近我突然意識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會中,以至我的好朋友中沒有非基督...
畫冊一刷500本,入庫當天就賣光!第二天馬上送印了1,000本,三個月內賣出1,500本,她沒想到,自己能以「素人畫家」之姿,有此佳績,不得不驚嘆:「上帝要做的事無人能擋!」2020年,Covid-19席捲全球,懷著老三的王琳深陷焦慮,於是開始線條畫創作,意外成為疫情間,親友、甚至醫院病人的安慰,並出版成冊。從服事社區媽媽、到出版著色畫冊,都是「從無到有」,王琳以自身經歷,見證神的應許:「你先顧念神國的事,我必顧念你家的事。」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是我?你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嗎?聖經提到四個長大痲瘋的人,彼此說:「我們為何坐在這裡等死呢?」當他們跨出那一步,就經歷超乎想像的奇蹟…
26日,由真道教會發起的教會愛幫(Church Can Help)於萬華的青年公園,舉辦家庭活動,邀請超過近150人,一同浸泡在神的愛中,使「愛」的行動持續發酵,讓更多家庭認識到耶穌;當中也有爸爸、媽媽同心按手為孩子禱告,也有孩子衝到台前敬拜伴舞。談到創立的初衷,廖文華牧師提到:「過去做完法律服務後,很難忘記那些爸爸、媽媽流淚的樣子...」這份服事的熱忱,使他開始步入青少年的事工中。
陶恕牧師(A. W. Tozer)曾說:「神若沒有深深地傷過一個人,就很難大大地賜福他。」當時的我心想,難道想要神大能地使用我,就需要付這樣的代價嗎?難道沒有更容易走的道路嗎?
大家好像都有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一定要讀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太多太多都在我們上一代的「大家的習慣中」被建立起來,只要跑出了跑道,就帶著風險;而為了避免失敗,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風險,所以寧可走一樣的路最保險...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