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真的非常喜樂!」在這次服事負責製作名牌的74會所黃姊妹表示「一直到中午的時候,都陸續聽到弟兄姊妹說,我們邀到人了!要追加名牌!」「這次辦大會,讓我們有一個比較放膽邀約的機會。」北市召會63會所的沈弟兄如此表達他對這次青年大會的感受。在台北市召會329青年大會中,這股由青年人主導的福音熱情,透過精心
「孩子小時候拿著大富翁來找我玩,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敷衍他」在社會局的一場網路成癮講座上,一位父親潸然淚下。他的兒子已經深陷網路成癮,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面對兩台電腦、數支手機。這樣的親子困境,在數位時代中愈發普遍。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趙逸帆指出,每天至少有十到二十位青少年落入各樣的網路陷阱,而問題的
「基督徒的房子因信仰得保守,在野火中毫髮無損!」「好萊塢地標被火焰吞噬!」「馬斯克比較中美救災速度!」「西藏強震,孩童被掩埋的畫面令人心碎!」都是假新聞!2025年1月,這些聳動的消息在社群媒體上快速流傳。然而,經查證後發現:好萊塢地標其實安然無恙;西藏地震照片是AI生成假圖;而所謂因信仰得保守的基
「你是不是很痛苦,為什麼要吵架?當你真的爭贏的時候,其實你是全盤皆輸。」基督徒藝人小馬(倪子鈞)近日分享一則關於「婚姻關係」的短影音,在網路上爆紅,短短一週便吸引75萬人次觀看、1,800多次分享。日前經新聞媒體報導後,小馬隨後於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製作短影音的心路歷程
因為科技,「真人實境秀」正抓住許多人的眼球...假若網紅寶寶的每個生活細節如一場戲,在網路被數千、數萬粉絲觀看;未來,當他有自主意識或成年後,回顧「從小活在眾人視野中」將有何感受?基督徒諮商心理師指出,「孩子的隱私、安全」很重要,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但「曬兒是否會影響孩子形塑內在的過程?甚或埋下憂鬱種
社群媒體進入群雄爭霸的時代,為了增加競爭力,Facebook與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於本週三(5日)推出全新社群平台「Threads」,今已超過3,000多萬名用戶註冊。隨著新興平台不斷出現、新聞輿論等影響,深具主導地位的Facebook與Instagr
馬太福音6:24,耶穌教導:「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許多基督肢體或許想問,「服事上帝」是否意味著,要「完全排斥」對於錢財、物質、富足的任何想望?針對此問題,徐萬麟教授、車龍淵教授各自透過〈箴言〉這卷智慧書,對於聖經中的「財富觀」進行
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愈趨嚴重,研究指出,社交媒體如Instagram、Tiktok、抖音等平台,若使用不慎,可能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害,特別在自尊心下降方面。許多父母陸續站出來,成為保護孩子免於社群媒體傷害的第一防線,美國知名女星珍妮佛.嘉納(Jennifer Garner)就花了很多心力做這件事──幫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歌羅西書1:28)」聖經中明白地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有份於大使命,應該要把握機會、用各樣靈巧的方式,讓福音得以傳揚、使更多人有機會認識神。對此,在新冠病毒盛行全球的大疫之年中,住在美國密蘇里州的戴絲特妮.奧布里頓(
現代人頻繁使用社交平台,如Google、Meta、Instagram和Twitter等,而年滿13歲者就算網路上的「成年」,可自由註冊帳號。但,13歲使用社群媒體,真的安全嗎?針對此議題,美國重量級外科醫生接受CNN採訪表示,13歲使用社群軟體,實是為時過早。
越是吸引眼球、引起議論的熱門新聞,隨著討論度、流傳度越廣,就可能致使更多事件細節被揭露,對當事人也恐造成越不可控的正反面影響。本報以「阿美族青年曾聖光遠赴烏克蘭、戰死異鄉」的新聞為出發點,邀請曾有20多年記者資歷,目前轉任教職的王正慧教授,兼容理論與實務,帶領眾人反思「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面對當紅新
「(曾經)我決定不討論敏感議題,(不)發表教會負面評論,但十年後都『打破』了。」8月,基督徒YouTuber迺哥(本名:莊迺民)受邀至台中旌旗教會,分享「新媒體經營學:基督徒 YouTuber 發揮社群影響力」,鼓勵大家尋求神,成為回應大使命的網路宣教士。他先以感興趣的題材組織平台,分享日常見證、帶
過年怕疫情升溫無法「趴趴走」、待在家裡又怕沒話題聊,只好拿出手機開始「滑滑滑」!這也是你的處境嗎?換個角度想,何不趁現在善用社群媒體呢?試試下列七種方法,幫助你在網路上若有似無、潛移默化地傳福音吧!
你相信未來教會的趨勢,將有「第三次宗教改革」嗎?「第一次」是馬丁路德提倡「人人皆祭司,人人都可建立教會」;「第二次」是小組化教會,把教會從牆內帶到牆外、把慕道友帶入牆內;「第三次」則在於傳播與社群,虛實整合的教會。未來教會型態也許有「非典型教會」、令人感到「被冒犯的教會」,羊群四處移動。傳道人要抱持更開放的態度,減少被冒犯的心態,回到大誡命與大使命,眾教會為了福音同心服事。
在這個社群媒體佔據生活很大一部分的年代,每個人在網路上的發言都很有可能成為別人辯論的「筆戰」戰場。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和別人辯論?儘管很多時候這只是強烈表達個人意見的方式,也有可能因著你的一句話改變別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能夠分辨什麼時候該停下來,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智慧。
近日於教會的各個社群平台,「瘋傳」郭台銘先生受洗的消息,經證實為假消息,對此,弟兄姐妹們須謹慎,並學習「辨別」假消息的方法,從聖經中學習謹守口舌。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