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如果你有以下五個症狀,代表你該適度和社群媒體「分手」了!Ibelieve專欄作家丹尼斯.佩斯(Denise Pass)說,要遠離手機和網路很困難,但如果你已經進入一種漫無目的、只是為了滑手機而滑的狀態,那麼很明顯的──你正在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最終會讓你感到疲憊,對身心健康也毫無益處。
過年怕疫情升溫無法「趴趴走」、待在家裡又怕沒話題聊,只好拿出手機開始「滑滑滑」!這也是你的處境嗎?換個角度想,何不趁現在善用社群媒體呢?試試下列七種方法,幫助你在網路上若有似無、潛移默化地傳福音吧!
你相信未來教會的趨勢,將有「第三次宗教改革」嗎?「第一次」是馬丁路德提倡「人人皆祭司,人人都可建立教會」;「第二次」是小組化教會,把教會從牆內帶到牆外、把慕道友帶入牆內;「第三次」則在於傳播與社群,虛實整合的教會。未來教會型態也許有「非典型教會」、令人感到「被冒犯的教會」,羊群四處移動。傳道人要抱持更開放的態度,減少被冒犯的心態,回到大誡命與大使命,眾教會為了福音同心服事。
在這個社群媒體佔據生活很大一部分的年代,每個人在網路上的發言都很有可能成為別人辯論的「筆戰」戰場。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和別人辯論?儘管很多時候這只是強烈表達個人意見的方式,也有可能因著你的一句話改變別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能夠分辨什麼時候該停下來,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智慧。
近日於教會的各個社群平台,「瘋傳」郭台銘先生受洗的消息,經證實為假消息,對此,弟兄姐妹們須謹慎,並學習「辨別」假消息的方法,從聖經中學習謹守口舌。
面對臉書頻繁的修改演算法,粉絲專頁觸及率越來越低,對於純網路新聞媒體的今日報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
2020年第二屆CKFF「全球基督教國度影展」(Christ's Kingdom Film Festival,又稱「金燈臺國際影展」)頒獎典禮,昨(18)日在南港中信雅悅會館舉辦,多位貴賓及基督徒影視從業人員參與,此次共有600多件參賽作品角逐11項獎項。今年影展規模大幅提升,吸引多家網路媒體前來報導,讓人看到上帝正在擴張基督徒在影視音產業的影響力。
這世代,許多孩子求職的第一志願都改成想當網紅、Youtuber,手機成為家庭教養一顆常爆的炸彈,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沉迷,擔心孩子被騙,擔心孩子不良模仿。《基督教今日報》專訪到宇宙光葉貞屏總幹事,以長達30年專業兒少諮商背景和豐厚的信仰底蘊,提出她對世代教養的建議。
這個時代各種社群媒體蓬勃發展,基督徒除了在面對面的群體、工作場域與教會生活中展現基督徒的品格之外,在社群媒體裡面發揮屬天的影響力也相當重要。
「這個周末要不要一起出去玩?」「等等聚餐一起來嗎?」這類的邀約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新的精彩,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問題可能不是問你,而是問坐你隔壁旁的人。突然之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被團體遺落了,我們很想和某些人出去,但每次一被排除在外,就覺得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排山倒海的孤單感。難道我們真的這麼不受歡迎?
活在被社群媒體分秒包圍的世代,「爬文」變成許多人的生活習慣,有事沒事就拿出來滑一下,看看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有時候我們也會成為整排留言的其中一部份。然而對基督徒來說,在網路上留言並不只是「發表想法」這樣單純的事,在網路上發言不費吹灰之力,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八卦和論斷的心態,反正「關起手機就沒我的事了」...
如果你想擺脫焦慮和沮喪,那麼一定要有計畫、有節制的使用數位裝置和社群媒體。許多研究指出,過度使用數位科技導致我們注意力分散,降低專注力、推理能力、智商,影響情緒與睡眠品質,是造成人心理與情緒壓力最大的原因之一。
「你也可以成為網紅,但你想成為網紅嗎?」上週六(2),貴格會合一堂邀請Koobii廣告創辦人、台灣青年夢想聯盟協會理事劉易蓁分享,「你也可以是網紅-打開你的社群影響力」。
不論你活躍於社群媒體是為拓展事業、沒事可做、還是為了打進同儕生活圈,你的一言一行都影響你的生活。當別人都在分享負面消息,你可以選擇傳達正面資訊;刷下來一篇篇華麗包裝的貼文,你可以選擇分享真實的軟弱,成為別人的幫助。
前(30)日,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和健康促進基金會(VicHealth)發表了最新調查報告:在社群媒體前所未有的快速和緊密連結彼此的世代,18到25歲之間的青年,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比例「孤單成病」(problematic levels of loneliness)。
我們經常使用的社交媒體如臉書或IG,已成為我們分身,完全呈現與表達我們的個性。有時,僅僅敲個鍵盤,就可能造成一個難以彌補的遺憾。作為基督徒,應該要更加謹慎,在此平台上所分享的內容。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